□ 记者 胡蝶飞 实习生 刘嘉雯
本报讯 二十四节气双语问答赢奖品、穿上制式制服模拟执法、换上法袍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昨天上午,由静安区司法局、静安区教育局和彭浦新村街道联合主办的“普法‘静’行时共筑好‘未’来”2025年静安区校园法治文化集市,在彭浦第三中学热闹开市。现场实现校内外法治学习和法治实践的交融循环,在轻松有趣中传递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法治游园会活动设有法治职业展示区、法治发展路演区和法治履职互动区三大模块。展示区设有十个法治职业摊位,法治履职互动区设有防控预警、操课训练(部队)、小小法官“初体验”(法院)、处突装备(公安)、国家安全知识答题(安全分局)、“翼”览无遗(无人机非现场执法)以及二十四节气法治飞花令(街道司法所)等各类司法、执法工作程序模拟体验等。
“五月对应着什么节气和习俗?又介绍了哪部法典条文?”今年的法治文化体验游园会结合“非遗法治”和“涉外普法”两大创新特色,二十四节气双语问答活动人气火爆,节气长廊前排起长龙。同学们一边答题一边互动,在热闹气氛中掌握法律知识。来自静安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将红色封皮的《民法典》郑重递到每一位学生手中,鼓励大家争做懂法、守法、敬法的模范公民。
在法治职业体验专区里,一批批“小小法律人”换上制服、亲身上阵,在模拟司法、执法环节中感受法治职业的庄严,也在一身制服中体会到“责任”两个字的分量。在另一侧的法治互动路演区,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变身“古代官员”互动讲法,让同学们在欢笑中“涨知识”。
“上海市江海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法槌敲响,一场“未成年人校园霸凌所引发的故意伤害”模拟案件拉开帷幕。学生代表们分饰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律代理人、法警、被告人等角色,带来了一场既庄重又精彩的“沉浸式庭审”,让同学们在“庭审”中真切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活动现场,彭浦新村街道发布家校社联动服务计划,“彭小法”法治实践团的同学们带来他们一年来的活动成果,分享参与普法宣传的所见所感。静安区司法局、静安区教育局与彭浦新村街道同时联合发布“非遗法治大头贴”。
相比2024年法治文化集市,本场活动突破以本校学生为受众的活动形式,范围扩大至全区各学龄段的学生代表、道德与法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代表、居民区代表以及法治分管副校长,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合一保护进一步具象化、实体化,形成全方位的青少年法治实践生态圈。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