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陈颖婷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恰逢民法典宣传月,昨天又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为强化残疾人权益保护,携手共筑法治与关爱,连日来,上海各政法单位通过法治宣讲、签署残疾人权益保障合作机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全面推动辖区残疾人权益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法典》中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内容近30条,内容涵盖针对残疾人行为能力制度、监护制度的规定,对残疾人婚姻家庭的保障,以及与残疾人相关侵权责任的规定。”近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与长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检察守护残疾人权益”法治宣讲活动。活动中,长宁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干警对《民法典》中与残疾人相关的条款进行解读,并结合相关民事支持起诉、民事裁判监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民事、行政检察典型案例进行宣讲。
在崇明,崇明区人民法院长兴人民法庭法官走进长兴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参与“扶残助残”早摊公益集市活动。活动中,法官化身“法治摊主”,现场讲述典型案例,耐心拆解法律难点,为残疾人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服务。长兴人民法庭法官还专门下沉到位于壹街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法官工作室,为辖区残疾人群体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民法典背景下的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普法讲座。
在松江,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会同松江区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残疾人权益保障合作机制。记者获悉,近年来,松江检察院立足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性,积极探索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督促改进正在施工的缘石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60余处。为减除残障人士“数字鸿沟”,松江检察院针对辖区部分公共服务网站不符合信息无障碍标准的情况立案调查,推动辖区内主要公共服务网站、平台完成一级标准的信息无障碍改造。
为更好关注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权益保障需求,更大范围凝聚残疾人权益保障合力,松江检察院还发布了盲文版检察公益诉讼宣传手册,切实以公益诉讼之名保障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真正“让爱无碍”。
近日,青浦区也举行了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正式启动了2025年度“幸福来敲门”——阳光政策行项目,旨在深入社区、居村,把各项助残政策送到残疾人身边,确保他们能充分享受到政策福利,提升生活质量。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