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苏双丽
昨天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利用抢票软件抢购倒卖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票案:涉案团伙组建工作室,组织数百名“抢手”专门抢票,三人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提起公诉。
官方放票“秒空”
2024年10月12日,某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静安公安分局报警,称当年7月底至报案期间,官方放出的门票常被“秒杀”,但第三方平台却频现高价门票待售,怀疑有“黄牛”通过技术手段抢票,导致部分通过正规渠道买票的游客抢不到票。一边是官方程序抢不到正价门票,一边是各旅游平台售卖高价带讲解的门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0月28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同年12月,公安机关先后将犯罪嫌疑人王平、何东、刘阳等人抓获,当场查获抢票软件和设备等。
王平到案后交代,他偶然购得一代码文件,将其加载到某应用程序中,就可实现避开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微信购票小程序的时间限制,提前进入购票信息填写页面进行抢票。王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尝试用抢票软件抢票,并逐渐摸索出一套操作流程。
“普通游客需要在放票后手动填写信息然后提交抢票,而使用软件后,可在放票前填好相关信息,几乎在放票同时就能完成抢票。”承办检察官胡俊君介绍,“如此,抢票成功率远高于手动操作,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购票秩序。”
“工作室”建黑灰产业链
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间,王平、刘阳等人成立“工作室”,专门从事抢票加价出售活动。“工作室”分工明确,王平负责购买抢票软件、寻找客户、发送抢票软件给“抢手”并组织其抢票及分赃等,刘阳负责整理客户信息、发布抢票任务、结算“抢手”工资等。某旅行社相关负责人等(均另案处理)负责揽客,并以门票与讲解服务套餐形式加价出售给游客。
为扩大“生意”规模,王平、刘阳等人组织数百名“抢手”,形成规模较大的抢票团队。“抢手”们收到任务后盯着文化场馆的放票时间,提前利用抢票软件录入游客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购票信息,放票时集中疯狂抢票,成功率一般在60-70%。
在这条黑灰产业链中,某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凭借自己在旅游行业的资源和渠道,积极在各大网络平台揽客。几人达成“默契”,其只需将游客购票信息和需求告知对方,就能以较高概率获得所需门票,然后以更高价格出售给游客。检察官指出,“原本成本价只有几十元的文化场馆门票,经过‘黄牛’和旅行社的层层加价后,价格常常翻了数倍。”
获利20余万元,三人被诉
承办检察官认真审查分析,厘清了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和人员分工。经审查认定,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王平、刘阳等人组织数百名“抢手”,累计抢购成功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票9000余张,获利20余万元,后予以分赃。其中一名“抢手”何东,在2024年1月至10月间,经王平等人纠集,使用上述方法抢购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票,后将入馆门票信息提供给王平等人对外出售,共计获利1.4万余元。
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王平、刘阳因抢票成功获得的购票入馆二维码系利用抢票软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传输的数据。王平、刘阳、何东等人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其中王平、刘阳情节特别严重,何东情节严重,3人的行为均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近日,静安检察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对王平、刘阳、何东提起公诉。其余犯罪嫌疑人涉案情况正在进一步查证处理中。(文中均为化名)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