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随着快节奏生活成为常态,预制菜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迅速占领餐饮市场。然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知情权争议也日益凸显——“上桌才发现是预制菜,是否侵犯了选择权?”针对这一议题,市人大代表汪佳倩提出了在本市餐饮饭店明示预制菜的建议,她呼吁通过菜单标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等多维度措施,推动预制菜透明化。日前,市商务委、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回应,明确将结合政策引导与监管升级,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知情权”。
预制菜成为效率与权益的“双刃剑”
市人大代表汪佳倩在建议中指出,预制菜的普及是餐饮业应对效率需求的必然选择。“使用预制菜能提升出餐速度、稳定餐品质量,同时降低企业的操作风险和成本。”她坦言,这为餐饮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消费者权益的潜在风险随之浮现:“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选择预制菜,其对新鮮度、营养价值的考量权可能被剥夺。”
汪佳倩提到,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预制菜明示不仅是行业规范的要求,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消费者有权知道餐品的制作方式,这是选择权的基础。”她进一步分析,若放任预制菜“隐形化”,可能引发消费信任危机,反噬行业长期发展。
人大代表建议:多措并举推动透明化
为平衡预制菜行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汪佳倩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菜单要明示预制菜。在她看来,信息透明是关键。餐厅需在菜单中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包括菜品名称、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保质期、营养成分及过敏原信息。“公示形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在店内设置公示牌,或通过外卖平台详情页、社交媒体等渠道披露。”汪佳倩说。另一方面,她建议政府出台预制菜明示的专项政策,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并对执行优秀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强化预制菜全链条监管,严把生产许可关,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汪佳倩认为,行业自律非常重要。她建议行业协会将预制菜明示纳入行业标准,发布自律倡议,并组织企业参与培训、优秀案例分享等活动。在行业评选中,明示情况应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透明竞争”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普及预制菜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场景,纠正“预制菜=低质”的偏见。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导其关注公示信息,主动参与监督。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12345市民热线”反馈违规行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协同监管的合力。
职能部门回应:试点先行,分步推广明示制度
针对汪佳倩代表的建议,市商务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迅速制定落实方案,明确将从政策引导、试点推广、行业规范三方面推进工作。
市商务委表示,已会同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召开企业座谈会,倾听行业顾虑。市商务委将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相关要求,在餐饮环节积极倡导预制菜明示,在部分餐饮企业中先行试点,逐步推进餐厅提升透明度,适时再在全市推广预制菜的明示工作。公示形式可在外卖平台的商品详情页、餐厅的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菜单上标明预制菜信息等形式进行明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鉴于当前我国没有法律条文规定餐饮业必须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这一实际,下一步上海的相关部门将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加强餐饮环节预制菜明示引导工作。市场监管局明确,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预制菜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本市将加强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同时督促企业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同时,本市还将加强预制菜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鼓励广大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和“12345市民热线”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预制菜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更好地净化本市的餐饮市场环境。
市商务委将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将预制菜明示纳入拟制定发布的行业标准,发布预制菜明示倡议,开展餐饮经营企业预制菜明示培训讲座,召开现场会对餐饮企业预制菜明示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介。推动餐饮行业协会在开展评比评选活动时,将是否明示预制菜相关信息情况纳入评比评选标准,通过标准引领、评优激励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餐饮企业自觉明示预制菜信息。
除此之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将联合媒体,开展预制菜安全知识科普,重点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