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王晓丹
2024年4月,朱某迎来了儿子豆豆(化名)的降生。然而,新生命诞生的喜悦转瞬即逝——出生仅5分钟,豆豆因呼吸异常被紧急转院,并确诊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先天性肾积水等重症。令人痛心的是,朱某在后续5个月内多次拒绝配合医院对孩子治疗,对司法机关劝诫置若罔闻,将孩子遗弃医院。近期,朱某因遗弃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救活的婴儿没人管 医院启动强制报告
2024年4月6日,刚出生的豆豆因重度窒息导致酸中毒,随即转入ICU抢救,几小时后,豆豆病情恶化,在父亲朱某的陪同下转至上海市儿童医院。经救治,豆豆病情初步稳定,原定4月29日接受手术,然而,朱某却在孩子转入儿童医院治疗3天后悄然离沪,返回哈尔滨。
此后,医院成为豆豆唯一的“庇护所”。其间,院方多次通过电话、短信、挂号信等方式联系朱某,要求他到院商讨孩子治疗事宜,签署手术同意书并补缴费用,但朱某始终以“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等各种理由推脱。同年5月23日,豆豆符合出院条件,院方提出可暂缓缴费先行接回孩子,但朱某仍拒绝履行义务。意识到朱某的行为可能涉嫌遗弃,7月23日,儿童医院强制报告联络员宋医生向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反映情况。
民警、检察官多次致电 母亲竟“被蒙在鼓里”
接到线索后,检察机关迅速介入并将线索同步移送至公安机关。
民警与检察官多次致电朱某,明确告知他监护义务及遗弃罪的法律后果,敦促他接回豆豆。然而,朱某始终拖延搪塞,甚至对妻子张某隐瞒实情。
据悉,朱某的妻子张某产后返回哈尔滨休养,一直由朱某负责对接孩子治疗事宜。其间,张某多次提出前往医院探视孩子,都被朱某以“医院禁止探视”“病情未好转”“在沪无住处”等借口阻挠。张某对孩子的真实状况毫不知情,直到检察官、民警联系后,张某才得知儿子已被遗弃在医院长达5个月。
2024年9月24日,面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压力,以及检察机关的多次训诫教育,在检察官的协调督促下,朱某最终到上海接回豆豆。
见到豆豆的那一霎那,朱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到案后,朱某承认遗弃事实,承诺补缴医疗费用,当场签署分期还款计划,积极履行监护职责。
“上海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这段时间可以帮助豆豆更好地就医和成长。”出院后,基于医疗条件的考虑,朱某将豆豆暂时交由孩子的祖母徐奶奶在上海照料,自己通过实地和视频的方式定期探望,并定期给予抚养费。
2025年2月,普陀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会同区社工站社工,到徐奶奶位于青浦区的家中进行家访。
“朱某每天都会与孩子视频,会定期来上海看望孩子,等朱某的情况稳定后,我也会在哈尔滨、上海两头居住,帮助朱某共同抚养豆豆。”徐奶奶对检察官说道。
法律刚性追责 柔性监护考察并举
为让朱某切实履行监护责任,检察官向他发出《督促监护令》,要求他制定监护计划、分担抚养压力、定期支付生活费及安排孩子体检,配合普陀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虽然朱某已将豆豆从医院接回,但他之前的遗弃行为仍需追责。
检察官认为,朱某明知幼子病重却拒绝履行监护义务,遗弃行为长达5个月,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涉嫌构成遗弃罪。
今年3月,普陀区检察院以涉嫌遗弃罪对朱某提起公诉;4月,法院以遗弃罪判处朱某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案件审结后,监护权存续问题成为焦点。考虑到原生家庭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结合社工调查报告显示朱某家庭具备监护能力及意愿,检察机关决定暂不撤销朱某监护权。
由于朱某在哈尔滨务工,目前他在哈尔滨接受社区矫治。为此,普陀区检察院启动“属地+异地”“线上+线下”跟踪监护资格动态考察,设计监护资格考察表并委托哈尔滨当地司法局对朱某监护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同时,由青少年社工每季度跟踪豆豆身心状况,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督确保监护落实。
目前,朱某已将豆豆从徐奶奶家接至哈尔滨抚养,后续检察机关将进行动态跟踪考察,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护资格评估,并会同青少年社工动态调整家庭教育指导情况。同时,检察机关及社工拟在缓刑考验期届满前再次至其家中,实地考察孩子的成长及抚养情况。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