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花3700元日式搬家,却搬出一肚子气!”张小姐近日向《上海法治报》讲述了自己的糟心经历:她在58同城APP下单了“自营搬家”服务,却发现不用动手的日式搬家服务与承诺不符。细致保洁、精致收纳服务均未兑现,工作人员还索要餐费、临时加价等。当她向平台反馈进行售后维权时,平台却称订单早已被取消,实际提供服务的不是“自营搬家服务”,而张小姐则坚称自己就是在官方自营店铺下的单。明明下单“自营搬家”,为何来了“李鬼”团队?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不省心的日式搬家
4月初,由于即将入职新工作,张小姐需要跨区搬家。她在58同城APP上下单“自营搬家”,很快便有人联系并预约评估。第二天早上9点,评估师上门,报价为“一口价”3000元,包括打包、整理、搬运、新家复原等,并包保洁。“两边都是一室户,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相比传统的搬家服务,3000元的日式搬家费不便宜。但想到可以“解放双手”,张小姐仍觉得这笔花费颇为值得。然而,实际服务日到来时,一切并未按照设想发展。
4月6日8点,搬家公司如约上门。搬了一上午之后,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暗示点餐,张小姐花费200余元为工作人员购买了多份餐食。当天下午,负责人告诉张小姐,3000元只是较为基础的整理,加钱可以升级到“全屋收纳规划”服务,一顿讨价还价之后,张小姐同意了。到了傍晚时分,师傅通知张小姐当天的服务已经完成。
“浦东旧居这边,他们承诺的保洁完全没做到位:马桶未冲、地面残留头发、厨房漏兜里全是菜渣,房东收房时提出了异议。新家这边,所谓收纳整理根本就是乱堆乱放,身份证乱塞到锡纸盒里,保健品中药里混装着内裤,还摔坏了我的乐高……”张小姐当时就觉得服务不到位,但在师傅催促中,张小姐只好付款。付款截图显示,她于当天下午4点通过微信转账给了个人,付款金额为3700元。
“我没有退单啊?这是怎么回事?”
当天晚上,面对依然乱糟糟的家,张小姐越收拾越气愤,便打开APP想找平台投诉搬家公司。结果发现,订单莫名其妙显示“退单审核”中,理由是:客户找到其他搬家公司,主动取消。
“我没有退单啊?这是怎么回事?”张小姐联系客服,客服查询后表示,门店当天就操作退单了,给她提供服务的肯定不是58官方搬家公司。“我们一般是线上付款,线下也是用的公司二维码。所以,从付款记录来看,找的肯定不是自营搬家公司。”客服解释称。
在接到记者反馈后,58同城相关专员表示,通过录音核实,4月1日傍晚6点33分,官方自营的搬家公司曾与张小姐联系。录音中,张小姐表示:“你们58已经有人联系过我了,约了明天上门评估。”“如果客户说不再需要或者找了其他公司,我们便会操作退掉订单,应该是外部的其他商家提供的服务。”该专员解释。
张小姐回忆称,4月1日下午3点37分,在官方搬家服务打来电话之前,她曾接到搬家公司电话。张小姐猜测,就是这个比官方早两个多小时呼入的电话,不仅“截和”了她原本在58上下单的订单,还让她误以为享受的是平台自营服务。
调查:取消下单也被“精准骚扰”
“自营订单”真的会被第三方公司“截和”吗?为探寻真相,记者近日进行了体验。在58同城APP上,通过手机注册账号后,记者同样选择了自营的搬家服务,页面显示为“58官方搬家”。点击“日式搬家”,甚至未填写地址,便显示下单成功,并立即生成了订单号。3分钟后,记者取消了订单。没想到20分钟后,依然有非官方的搬家公司主动联系。对方表示,他们是“沪久日式搬家公司”。记者问是否是从58同城上看到的搬家需求,对方谨慎地回答“是”。对方还表示,第二天便可上门评估。记者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到,一般这种情况下,商家不会主动向客户提及平台,只会主动询问客户的位置、房子面积等信息。
对于张小姐的订单被“截和”及个人信息疑似泄露问题,58同城相关专员表示,经核实数据,只有一个电话是通过平台呼入,实际提供服务是外部公司。该专员表示,从个人经验来看,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浏览相关信息便可能留下痕迹,一些外部商家能够通过自身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并致电用户。“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追踪,建议消费者继续联系提供服务的商家维权。”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3年,58集团旗下的新华英才招聘平台就曾被曝出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再高价卖给培训机构。记者从黑猫投诉等平台看到,质疑58同城隐私保护不力的用户不在少数。有网友表示,自己只是在58同城平台浏览与搜索了上门维修服务,并未预约或者下单,便有企业主动联系并提供服务,该网友怀疑平台泄露了个人信息。另一位网友表示,只是浏览58同城上的漏水处理页面后,不久就会有人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解决漏水问题。在闲鱼等平台,记者看到,有不少商家在售卖58同城端口。记者进行相关咨询时,一位商家表示,如果购买了套餐,便可以收到用户的浏览信息以及拿到电话号码,“只要愿意花钱,电话很多。”
法律人士:消费者可追究平台连带责任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王诗杰律师表示,鉴于张小姐的搬家合同实际发生在张小姐与第三方搬家公司之间,张小姐与该第三方之间已经存在事实合同,该第三方未按约定提供高质量的搬家服务,且存在乱收费和损坏物品的情况。一方面,张小姐可以基于《民法典》与合同相关的条款,追究第三方商家的民事违约责任;另一方面,该第三方在与张小姐的沟通也可能存在提供虚假信息、诱导张小姐错误联想等情况,其冒充58同城官方服务,“截和”订单的行为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张小姐也可以向58同城平台网站、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局进行投诉或举报。
此外,鉴于张小姐是在58同城网站上找的搬家公司,也只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了58同城自营店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58同城平台有义务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若个人信息因平台管理不善而泄露,平台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总的来说,张小姐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追究第三方公司的责任,以及58同城平台的连带责任;也可以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投诉的方式寻求救济。考虑到目前搬家、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存在多种不规范的地方,也建议张小姐在寻求该类服务时提高警惕,尽量寻找正规、有资质的商家提供服务,同时在交易过程中注意保留与商家的沟通记录、付款截图、损坏物品的照片等,便于维权时作为证据使用。
资深法律人士指出,国家有关部门正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相关法律法规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完善中,进一步筑牢用户信息安全的法治屏障。无论用户是否下单,其浏览记录、联系方式等均属于受保护的个人信息,平台应对用户数据负“全生命周期保护”责任,需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强化,对商家资质及信息触达路径设限,切断非官方服务商的信息获取路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