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媛
本报讯 昨天上午,上海金融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金融法院服务保障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及典型案例。《若干意见》分为总体要求、具体举措、配套保障三大部分,共计18条。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具体举措方面,《若干意见》分别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明确“审判理念”及“保障机制”两部分具体内容,共提出35类涉金融“五篇大文章”新类型纠纷案件的裁判理念和规则,21项具体可行的金融司法保障机制,为金融深化改革提供全方位司法支撑。在配套保障方面,《若干意见》强调要完善金融审判执行机制,在支持临时仲裁、建设专项团队、加强执行协同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国际金融纠纷解决优选地;凝聚金融市场治理合力,通过定期发布涉金融“五篇大文章”典型案例及系列法律风险防范报告等举措,平衡金融守正创新和风险防范。通过打造国际金融司法中心,提供更加公正、高效、便捷、可预期的司法服务,助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此外,加强金融审判人才培养,全力打造复合型金融审判人才高地。
《若干意见》针对五个金融改革重点领域,明确并提炼了总体审判理念,实现审判理念新拓展。通过加强对于可能发生纠纷的前瞻性研判,通过树立裁判规则,为金融交易划定合法边界,传递司法对市场行为的态度,稳定中外金融市场主体预期,打造裁判规则新集群。在涉科创企业融资担保纠纷中,明确数据产权、未来债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担保品效力,促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绿色证券纠纷中,打击涉环境信息虚假陈述行为,规范涉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加强基础资产真实性司法审查,遏制资本市场“洗绿”“漂绿”不法行为。在涉及预付卡消费的普惠金融纠纷中,促进预付费用信托规范发展,守护消费者购卡和资金安全。在涉养老金账户纠纷中,依法规制无授权“被开户”行为,明确个人养老金账户持有人、开户行、理财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数字金融纠纷中,依法认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存证效力,加快探索明确数据资产确权、权益分配、价值评估等审判规则,助力数据产品经营权资产化和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