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七月的风裹着蝉鸣,七月的校园怀揣着梦想。又是一年毕业季,穿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将有关青春的记忆封存在快门声里。
在这个人生的岔路口,他们有的人选择继续求学深造,有的人选择步入职场,还有一部分“不走寻常路”的人给自己出了一道“人生附加题”——去支教。
“为什么要去支教?”“支教怎样实现你的价值?”过去的一周里,记者与两位“逆行学霸”对话,揭开他们“硬核选择”背后的故事。
我们华政研支团有一句比较有名的话,就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云南的这一年,不仅是奉献和服务的一年,也是促进成长、积蓄力量的一年。
“微小的举动对被帮助的人也有意义”
“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看《名侦探柯南》,梦想是成为一名侦探。到了高中时期,正值罗翔老师的视频在全网爆火,第一次对法律有了基本认知。”回忆起自己如何成为法学生时,黄祖维这样说,“填报志愿时,我报考了华东政法大学的侦查学专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犯罪现场勘察、法医学等课程,我们学习分析死者死亡原因、重构犯罪现场等知识,这些也都满足了我对柯南式推理的兴趣。”
黄祖维是今年华政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在与他的对话中,记者发现,黄祖维虽然思想成熟,但性格有点内向,并不善于表达自己。“我从大一入校时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本来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与人沟通和交往,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黄祖维告诉记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期间,他渐渐意识到“看似微小的举动,对被帮助的人来说可能非常有意义”。
去西部、去支教,这不是黄祖维冲动下作出的决定。
“我们专业有导生制度,就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给新生做辅导。我当时的导生恰好是上一届研支团的团长。因为他报名了支教团,所以我也向他咨询了很多事,比如为什么要报名支教,为什么选择去这么艰苦的地方,而不是直接考研、保研或就业等。”黄祖维说,“他当时的回答很纯粹,就是因为别人帮助过他,所以他也想帮助别人。因为他当时帮了我很多,我刚入学时什么问题都问他,所以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我们大概7月中下旬要出发去云南,这次一共6个人,作为本届的团长,我现在心情既激动又忐忑。”黄祖维对记者说,激动是因为自己可以给当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做一些实事;忐忑的是,想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当地带来一些改变,不知道会改变多少。
“我们只是微弱的力量,但这一年的经历在之后几十年的人生里,都会是我的财富。”黄祖维告诉记者,他这样看待未来一年的支教之旅,“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我现在才二十出头,更应该把握机会,尽可能多样地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华东政法大学在云南普洱市景东县有一所附属麦地小学,过去的十届华政研支团也一直在这所学校接力支教。“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学校的设施、住宿、饮食等与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黄祖维说,之前他曾看过学长学姐分享的照片,了解到当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从小就很独立。
麦地小学有一首名为《走出大山》的歌曲,每年六一儿童节时,学校都会举办文艺展演。“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鼓励、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努力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好。”十年来,麦地小学的毕业生里已经有十几位考上了大学,“想到这里,我们就感觉更有干劲了。”
采访进入尾声,黄祖维告诉记者,他还有一句话想补充。
“我们华政研支团有一句比较有名的话,就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云南的这一年,不仅是奉献和服务的一年,也是促进成长、积蓄力量的一年。”他说,“相信一年后再次回归法律道路的我,视野会更开阔,内心也会更加温暖和充盈。”
从天山走出来的孩子,如果有机会,也应该回到天山,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支教,这是一件非常荣幸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天山的孩子回到天山”
“我叫艾克旦·阿吉,也可以叫我小艾。”艾克旦·阿吉是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高中就读的是一所武汉援疆的学校。”
这位维吾尔族姑娘告诉记者,高中时期的她看到很多在新疆支教的老师,于是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上大学后,我一直参加志愿服务,去过新疆、海南和云南等地方支教。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孩子比我们更需要优质的教育,所以我支教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当记者问及选择到新疆支教的原因是什么。艾克旦不假思索地说:“我觉得从天山走出来的孩子,如果有机会,也应该回到天山,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支教,这是一件非常荣幸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小艾支教的学校是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第二中学。“拜城算是南疆,我从小在北疆长大,所以说两地离得比较远,环境其实很不一样,我觉得需要快速适应的地方还挺多的。”小艾笑着说。再过两周她就要出发前往当地,“我想在培训期间快速适应新环境以及新身份。”
作为一名法学生,她对于专业与支教相结合也有自己的计划。“教什么课程还是要根据安排,看当地缺少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去教什么。”小艾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道,“如果要加一些课外的知识,可以结合我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一些兴趣类课程,如果能把法学专业的知识带到课堂当中,我觉得也会很有趣。”
“让更多孩子从我身上看到未来的样子”
再到拜城县支教对小艾来说,是“再续前缘”。
“我之前去过拜城县支教,也去过拜城县的很多初中进行宣讲。”小艾跟记者讲了一件当时在拜城县让她印象深刻的事,“当时我是志愿活动的队长,我们在拜城县的很多乡镇做宣讲,会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加。”
在一个互动环节结束后,一位妈妈在中途休息时把艾克旦叫住。“因为我也是维吾尔族,她就用维语跟我说,她儿子其实很聪明,很想回答问题,但看到我们很紧张,不敢举手。”随后,艾克旦也用维语告诉小男孩:没关系,答对或答错都不会怎样,重要的是要有举起手的勇气。
“我没想到这番话会对这个小男孩有如此深的影响,在后面的互动中,他果然举手了,而且回答得很好。”小艾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最后结束时,所有人一起跳维吾尔族舞蹈,那个小男孩过来邀请我一起跳舞,他的笑容我至今都没有忘记。”
“我经常会回想起这件事,发现自己能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小艾说,“所以我也更希望在这一年中能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从我身上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以及他们身上会拥有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