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拍案说法

小伙留学期间染上毒瘾 以贩养吸,成跨境毒贩

季张颖/朱陆奇

本文字数:1513

  □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朱陆奇

  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怀揣梦想远赴海外求学,却在异国他乡迷失于毒海,为满足日益膨胀的毒瘾,竟铤而走险走上贩毒之路。

  近日,由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涉留学生跨境毒品犯罪案件在徐汇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被告人左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求学路上的“毒品之殇”

  “我开始吸毒是因为一个同学,他给了我‘糖’(摇头丸),出于好奇我试了试,从此就成瘾了。”在看守所做笔录时,左某回忆说。

  2019年,20岁的左某赴泰国留学,没能经受住他人引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吸毒恶习,经常和他人一起吸食K粉(氯胺酮)、摇头丸、可卡因等。由于吸毒成瘾,左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不能支撑他完成学业,只能中途辍学。

  然而,已然对毒品成瘾的左某在辍学之后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留在了那个“方便”买毒品的地方。为维持吸毒的巨额开销,左某没有选择向家人坦白或寻求正当帮助,反而滑向了更深的犯罪泥潭——“以贩养吸”。2023年9月起至案发,左某开始在我国境内外,向至泰国旅游的中国公民出售毒品,甚至一段时间下来,在留学生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能从他那里买到毒品。左某被背后的毒品产业链,推到了风口浪尖。

  除了留学生,去泰国参加电音节和旅游的人,也有找左某购毒的。“我本身经常混电音圈,就是在电音节上,我认识了上线陆某,我从他那里拿货,然后卖给去电音节玩儿的人。”左某这样交待。

  左某曾经是为毒品所害的学生,但摇身一变,又利用在境外的便利,将毒品之殇带给去旅游的国人。出生于1998年的戴某,2023年时从一个在加拿大留学的朋友处听说了左某,从他那里买过大麻和摇头丸;卓某是一位年轻妈妈,她和朋友去泰国旅游时,一起向左某购买了K粉、笑气和摇头丸吸食……这些人都属于跨境买毒吸毒群体,在该案中就有30余名,他们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寻找刺激,尝试之后成瘾,有些人甚至自此开始多次往返境外吸毒。

  打击跨境毒品犯罪全链条

  该案属于跨境毒品犯罪,犯罪有一定隐蔽性,并且收集证据难度较大,无疑属于疑难复杂案件,但案件的庭审时间却不长,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这令参加庭审的徐汇区检察院重罪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李慕黎感到有些意外。

  “通过这次庭审,我懂得了检察官们总对我说高质效办案的基础,是‘功夫下在平时’这句话的含义。”李慕黎说。庭审时间短,是因为在庭审前的功夫做得扎实。在办理该案时,为了彻底查清楚左某的犯罪事实,徐汇区检察院重罪检察部的检察官们认真梳理了线索,向公安机关列出补充侦查提纲,从五个维度全方位引导侦查。同时,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通过艰苦努力,跑了15个省市,制作50余份笔录,通过一系列的证据固定,将左某贩毒的犯罪事实从7节查实到20节,犯罪嫌疑人从左某一人拓展到四人,打击了包括上线、中间人、发货人的跨境毒品犯罪全链条。

  随后,徐汇区检察院与徐汇区公安分局及时总结经验,共同制定了《跨境无毒品实物犯罪案件证据收集和审查指引》,破解跨境证据收集难的问题。

  说法>>>

  “本案中30余名跨境买毒吸毒人员,年轻化、高学历、近一半有留学背景,在办理本案时,具有这样特点的赴国外买毒吸毒群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徐汇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庆华是本案的主办检察官,在办案时,她重点关注了案件中存在的社会治理新问题。

  “本案中,涉及‘邮票’‘奶茶’‘开心水’等多种新型毒品,我们发现,部分年轻人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不会上瘾’‘危害不大’等极其危险的认知误区,还有的甚至认为在境外吸毒不会受到处罚。”朱庆华表示,为了让他们走出误区,徐汇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吸毒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和法治教育。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6小伙留学期间染上毒瘾 以贩养吸,成跨境毒贩 季张颖/朱陆奇2025-07-08 2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