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实习生 刘嘉雯
本报讯 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共受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2616件,受理申请仲裁保全案件6933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是记者从昨天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会上通报了2020至2024年上海法院仲裁司法审查情况,并发布10个典型案例。
据介绍,其中,仲裁司法审查类案件从2020年的453件上升到2024年的634件,增幅明显小于仲裁案件,反映了上海仲裁具有较高的质量保证和经营主体接受度;仲裁保全类案件从2020年的834件上升到2024年的2337件,增加了180.2%,涉案总标的金额从2020年的100亿元上升到2024年290亿元,增幅高达190%,反映了上海法院对仲裁活动的支持力度。
近五年来,司法审查结果呈现“两高两低”特点,即确认仲裁协议有效率高(达93.5%)、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率高(达97.92%),撤销仲裁裁决率低(占0.14%)、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率低(占4.92%)。
“近年来,上海法院在依法办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同时,稳步推进支持上海仲裁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各项工作举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洁介绍,例如,上海法院优化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管辖机制,将普通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统一由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管辖,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审判。
同时,创新有利于仲裁提质增效的支持机制,率先建立仲裁财产保全在线办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解决。上线“上海法院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开通与仲裁机构之间的案件查询、材料传输、在线申请等功能,成为上海特色“诉仲协同”模式的重要实践范式。
发布会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海事及海商审判庭庭长金晓峰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上海海事法院审结的某国际贸易公司与某货运代理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对临时仲裁中涉外因素判断、临时仲裁员选定等问题的认定规则进行阐释。该案是全国首例确认临时仲裁协议效力案,为临时仲裁更广泛地落地提供了稳定的司法预期。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实好仲裁司法审查案件集中管辖、依法正确审理好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介绍,该庭自成立伊始就组建了专门的仲裁司法审查团队。今年上半年共准予保全46件,准予保全率为100%;积极协助仲裁机构调查取证,今年5月,首次以调查令形式支持仲裁机构提交的一项以仲裁庭临时措施为依据的调查取证申请。同时,今年以来,新收案件电子送达覆盖率达到100%,在线庭审适用率达77.9%,促推仲裁司法审查案件平均审理天数降至38天。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