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曹彩雲 高琼
本报讯 一家人在公园租赁四轮脚踏车游玩,父母坐在前排骑行,8岁的女儿坐在后排,不小心将脚卡进车轮,导致脚趾受伤,谁来担责?近日,崇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审理后认为女童父母签署了《租车须知》,却未按要求陪同孩子坐在后排,事发后公园方也及时帮助女童出园就医,尽到了提示和救助义务,不存在过错,最终法院认可公园自愿进行人道主义补偿,驳回原告全部诉请。
2024年8月的一天,8岁女童小雨(化名)与父母、弟弟一起在公园游玩,父母在签署《租车须知》后,租赁了一辆四轮人力脚踏车。骑行过程中,父母坐前排,两个孩子坐在后排。没想到,小雨不小心将脚卡进车轮中,导致脚趾受伤,公园工作人员及时帮助小雨出园就医。
小雨父母认为,公园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存在过错,诉至法院要求公园赔偿5万余元。
公园方认为,案涉公园是大型郊野公园,游客可免费入园,父母未按租车约定,自行安排不满1.5米的两名儿童独自坐在租赁的休闲自行车后排,父母未尽到注意义务,是导致女童受伤的原因,公园自身无过错,仅同意人道主义补偿。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中,案涉公园是向不特定公众开放、可免费进出的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的确定应当限于公园管理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合理范围之内。携带孩童的游客自行选择租赁休闲车辆进行游玩体验,休闲车辆的显著位置均载有《游客须知》,告知车辆须在监护人的全程陪同下方可使用。
《租车须知》亦明确写明:1.5米以下儿童需由成人陪同。小雨父母签署了《租车须知》,却未按要求陪同孩子坐在后排,事发后公园方也及时帮助小雨出园就医,尽到了提示和救助义务,不存在过错。最终,法院认可公园自愿进行人道主义补偿,驳回原告全部诉请。
【法官说法】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安全保障义务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只有在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怠于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限于合理限度范围内,以能满足一般安全保障需求认定,并非维权“万金油”。法律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实际上包含了一个定语即“合理限度内”,这意味着安全保障义务不是无边界的,也不是“一刀切”的,不同公共场所因为职能性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不同,安全保障义务“合理限度”的边界也就不同。
暑期已至,游乐场所人流量多、情况复杂,父母应当牢记自己是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因自身行为不当而使儿童陷入危险,需自担损害的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责任边界,不能将自身的监护义务“甩锅”到公共场所,将自身责任转嫁为社会责任。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