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消保委联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展盗版图书专项调查,涉及淘宝、天猫、微信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共购买标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478册,经出版社鉴别,盗版图书共171册,盗版率达35.8%。浙江省消保委建议建议各大平台严格审核图书销售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资质,加强对平台销售盗版行为的监测。
盗版图书质量低劣
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为了节约成本,盗版图书往往质量堪忧,存在诸多问题。本次调查发现,部分盗版图书纸张薄透、克重不达标、尺寸偏小,“缺斤短两”严重。
部分盗版图书色调灰暗,印刷模糊不清,细节缺失严重,使用劣质油墨导致开封后异味明显。部分盗版图书存在错别字、漏字、缺页等问题,造成信息错误或缺失。这些少儿盗版图书不仅会因内容错误对儿童学习造成误导,字迹模糊、色彩失真还容易加速儿童视觉疲劳,增加视力损伤风险。此外,劣质油墨会导致铅等有害物质超标,长期接触将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仅对销售链接下架
平台治理亟待完善
调查发现,平台往往仅对经过鉴别为盗版的销售链接作下架处理,对店铺内同一商品在售链接以及商家重新上架新链接等疑似销售盗版行为审核不足,对店铺多次售假等行为缺乏有力处置措施。这种对盗版处置一般只采用删除链接,而不进行关店处罚的行为是导致盗版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例如,“莱特图书专营店”销售的图书多次经出版社鉴别为盗版,平台接到投诉后下架相关链接并回复称“已治理”,但调查发现该商家仍通过上新链接等方式销售盗版图书。
盗版商家通过下架链接、更换店铺名等方式逃避平台处罚。部分盗版商家利用在平台开店、上新及下架链接程序便捷,通过多个链接上新同一商品、删除链接、更换店铺名、关闭店铺等方式逃避平台监管和处罚。
商家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却较高,想要证明购买到的是盗版图书往往需要一定的举证周期,其间常因“链接失效”“店铺失踪”等原因导致无法投诉成功。
例如,“墨竹家居日用专营店”和“墨多趣图书专营店”等店铺曾销售盗版《国之脊梁》一书,当经鉴定为假货,消费者准备维权时,却因店铺商品已清空、店铺搜索不到等原因,导致投诉无门。
部分商家堂而皇之
用“新华书店”之名
盗版商家利用知名书店名称误导消费者,平台对此缺乏有效审核。部分盗版商家利用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书店名称,如“新华书店”等,在平台开店时取类似店名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认为是官方店铺,实则销售的是盗版书籍,且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销售。
例如,调查发现平台有多家含“新华”字段的店铺,如“北京新华书店正版企业店”等,以明显低于正版的价格(约正版价格的1/5)销售书籍,28次经鉴别为盗版图书。
浙江省消保委建议各大平台按照《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图书销售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资质,加强对平台销售盗版行为的监测,完善销售盗版行为处置机制,快速响应投诉举报,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保障平台内商品和服务质量,营造公平交易环境。(来源:钱江晚报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