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为隧道构建明确“身份”让高速更通畅

——记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

王葳然

本文字数:1252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道路是否平整?设施是否完好?积水点是否及时处置?这些城市交通运行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城市管理的水平,也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文明形象。

  日前,记者采访了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这是一支平均年龄36岁的年轻队伍,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北横通道、东西通道、嘉浏智慧高速;同时还走出上海,助力杭州文一路隧道成为全国首条践行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运维标杆,将“上海智慧”注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4位编码为隧道构件明确“数字身份”

  记者了解到,这支队伍的服务对象覆盖隧道(地道)、越江(跨海)大桥、城市快速路等城市交通设施的全部种类,运维管养里程数超3400公里。

  “隧道的特点是构件数量多、系统繁杂且运维管理专业性强。而为隧道物理构件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就是我的工作。”智能运维事业部的江仲庆表示。

  据介绍,隧道内构件数以万计,运营维护的压力大,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江仲庆作为技术骨干,与同事们对构件进行精确编码,历时一年多,研制出一套创新、普适的编码规则:用24位编码明确隧道内超3万件设施设备的“身份”。

  “规则明确定义了隧道所有设施设备的分类方式,通过严谨的编码结构赋予每个构件‘数字身份’,包含构件的空间位置、系统归属、设备类型等关键信息。”江仲庆说,“就像给它们建立了详细的档案,通过构建全生命评价体系,自动计算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备的技术状况水平,形成评价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做科学养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修、该怎么修。”

  目前,这套体系也作为一项核心知识资产输出,应用于全国40余个隧道工程。

  AI+交通让智慧高速更通畅

  当前,上海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100公里,如何让车辆“跑得快”、路网“管得精”,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命题。

  “嘉浏高速是上海连接江苏的北大门,日均车流量超13万辆,任何效率瓶颈都可能引发链式拥堵。”“95后”女工程师王影也是团队的关键人物之一,她介绍,嘉浏高速是上海首条通过改造实现智慧化的高速公路示范工程,传统高速养护作业中的机械清扫、高温洒水、占道抢修等低速运行车辆,是干扰通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起初,我只是想做一套能适配当下养护场景的交通管控理论。”王影向经验丰富的工人请教养护施工里门道的同时,也与交警、行业主管单位等沟通交通疏导的痛点和规范制定的要求。她和团队成员们深入现场,记录各种突发路况,以及不同养护作业频次对交通流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嘉浏版”高速公路管控策略,同时也成为“嘉浏智慧高速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雏形。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利用AI算法实时识别拥堵、事故等,还能根据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等数据,智能调节限速,减少20%拥堵时长。

  “对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在国家交通政策的推动下,整个行业都在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这些新技术加速转型。”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滕丽告诉记者,“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智慧运营的新模式,努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运维行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安全,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4为隧道构建明确“身份”让高速更通畅 王葳然2025-07-21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