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法治副校长已成为链接学校、家庭和司法系统的一个重要桥梁,后续还需要完善校内风险发现和报告机制。”“我建议由法院牵头,联合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家事纠纷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云平台。”……这是近日由黄浦区人大法制委、监察司法委依托法治会客厅议事平台,举办的一场家事审判工作人大协商会的现场,话筒的传递间,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等代表围绕家事审判工作中的问题短板汇集众智。
“截至目前,黄浦区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包括机关干部等组成的法治副校长队伍共计约110人左右,实现了全区全覆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在想,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现场,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丹开门见山地表示。刘丹建议,在预防和早期干预、识别和报告风险等方面,各部门之间还要进一步形成合力。
“家事审判矛盾日益从常态化向新型化趋势发展,这促使我们需要推动家事审判高质量发展。”黄浦区人大代表、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主任曹志龙建议,要加强特殊群体的特殊保护与风险预防,并推动源头调解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黄浦法院‘外滩法官小巷行’品牌,利用巡回法庭将一些涉及家事的典型案件开到基层,做好以案释法。”黄浦区人大代表、黄浦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大队长王健建议。黄浦区人大代表、上海金外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纪委委员、法务部经理马磊萍则建议,由法院牵头,联合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家事纠纷信息共享平台及家事纠纷协同治理云平台,对高危案件预警、未成年人监护等事项进行协同处置。
现场,来自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头部律所的代表还就破解家事案件立案难、取证难、执行难,以及落实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等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见。
记者获悉,“法治会客厅”是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打造的议事平台,旨在聚焦本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基层一线意见建议,推动人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和依法监督,助推法治黄浦建设。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