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吃冰孵空调……动物开启“花式避暑”

走进上海动物园,看“炙烤”模式下一线饲养员用爱守护动物伙伴

季张颖

本文字数:2618

  □  首席记者  季张颖

  “八莫,等急了是伐?来吃西瓜!”夏日午后,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上海动物园象房内,伴着饲养员刘昌亲切的招呼声,亚洲象八莫盼来了属于它的冰镇“下午茶”。同一时间,灵长区的金丝猴吃上了特制的水果冰、“国宝”大熊猫正蹲在室内悠然自得地孵空调、环尾狐猴们在喷淋形成的“森林细雨”中感受着丝丝凉意……

  随着“三伏天”在上周日正式拉开序幕,上海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在此之下,上海动物园里的动物们纷纷开启“花式避暑”。为了能让动物们安全度夏,一线工作的饲养员们同步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更为精细化的饲养作业。

  近日,记者实地走进上海动物园,直击动物园里的高温工作现场,与这些一线饲养员展开深度对话,用镜头捕捉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背后的答案。

  每天清理数百斤象粪  为“大吨位”萌宠提供清凉服务

  下午,跟着饲养员刘昌的脚步,记者首先来到上海动物园象房饲养区。此时,亚洲象八莫正悠闲地在“卧室”里踱步,见到刘昌抱着西瓜向它走来,八莫等不及地将象鼻子挂在了房门的铁栏杆上,刘昌说,这个动作代表八莫在讨吃的。

  “如果还不给它,可能下一秒它就要开始‘使坏’朝我喷水。”刘昌打趣说,作为一只在上海动物园生活了50多年的老象,这个习惯八莫是改不了了。

  说话间,刘昌招呼着八莫将西瓜递给它。只见八莫熟练地用象鼻子卷起地上的西瓜,一整只往嘴里塞,像极了嘴馋的孩子。刘昌见状笑着告诉记者,西瓜确实是八莫夏天的最爱,“给它一盆混着玉米、西瓜、胡萝卜、南瓜、苹果的食物时,它永远先吃的是多汁祛暑的西瓜。”

  刘昌说,因为在夏天,大象同样也会怕热。“和其他哺乳动物不一样,大象没有汗腺,表面不会出汗,这就需要我们更细心地观察它的状态。”刘昌告诉记者,当气温升高时,八莫会通过扇耳朵来散热,或者把自己埋在大水池里,有时也会吸了水往自己身上喷。

  为此,除了给这“大吨位”萌宠日常供应“清凉水果套餐”外,精细化的物理降温作业也少不了。刘昌介绍,“象舍大风扇是常开模式,保持室内通风并有效降低室温。每天下午固定时段,我们还会给它喷淋做‘人工降雨’,并提供大冰块实现消暑降温。”

  而在大象惬意享受“清凉服务”的背后,则是饲养员们顶着高温的忙碌日常。每天,刘昌和饲养员们的工作从大早上就开始了,养象的工作不仅繁重,且充满异味,光打扫象舍这一项工作就非常艰巨。

  “我们象房养了八莫和多多两头大象,每天大约要吃300公斤苏丹草,产生的粪便也有数百斤,单清理这些粪便,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刘昌告诉记者,根据大象的习性,每隔一小时就要喂一次料,工作节奏循环往复,皮肤晒得黝黑不说,一天湿透两三套衣服都是日常。

  喷雾系统、遮阳网升级  饲养员夏日特供“冰镇水果拼盘”

  “阿扁、妞妞、汤圆,来吃饭啦!”从象房辗转到上海动物园近年新落成开放的小熊猫户外展区,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则是另一幅光景:高耸的林木间,溪流、小湖、瀑布错落其中,仿真藤蔓和竹制秋千营造出动物世界的别样乐趣……

  小熊猫饲养员楼滢旻一边招呼着趴在树枝上休憩的三只“肉团”,一边将早已准备好的“冰镇水果拼盘”和冰桶分别摆上小熊猫们的“饭桌”:几个小木桩上。

  “小熊猫多生活在四川、云南等海拔在3000米以下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温度都在25℃以下,所以我们在打造这个新展区时,也考虑尽可能还原它们的生活习性,尤其在夏季通过在树干和树冠之间安装多个高位喷头,形成天然的‘森林细雨’。”

  楼滢旻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小熊猫在林间活动,也能感受到水雾带来的凉意,大大提升了它们的舒适度。而水雾缭绕营造出的仙境,让游客在消暑降温的同时,也提升了观赏性。

  上海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夏季到来前,根据往年降温设施的使用经验,今年,园方对展区的喷淋、喷雾系统提前进行了维护、更新和升级。其中,犀鸟、涉禽、进入式鸟园、孔雀等场馆均新增了喷雾系统,金丝猴等展区的遮阳网也同步做了升级焕新。

  “金丝猴是非常怕热的动物,夏天时它的汗液分泌会非常严重。每到夏季,我们对金丝猴都会非常注意,避免它中暑。”金丝猴饲养员潘金告诉记者,为此,今年室内展区为金丝猴新增了空调,并升级了遮阳网,在遮阳网下方还布置了水管,固定时段开启喷淋喷雾。

  “在饮食上,我们还特制了水果冰,模拟自然环境在水果冰的一端插上树干,方便金丝猴抓握。”潘金说,这样组合式的“夏日特供”,给了动物们最舒适的避暑方式。

  夏日阵雨发出“淤泥警报”

  用初心全方位守护动物饲养安全

  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闷热的夏天还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尽管这给夏季高温作业的饲养员们带来了一丝体感上的凉意,但也给饲养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小爪水獭后场,就因为下雨发出了“淤泥警报”。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保护科副科长朱建青告诉记者,因为短时暴雨会将大量腐殖质冲入水池中,让小爪水獭水池的池底淤泥悄然增厚,在高温下极易腐败发酵。“这不仅会影响水质澄澈,更会滋生细菌,对小爪水獭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此,饲养员们需要在大雨过后,反复刷洗每一寸池壁与池底,确保无污垢残留。”

  而在食草动物展区,为使展区环境更符合动物对原生态栖息环境的需求,不少展区都设有沙坑给动物们卧息、挖掘、打滚、玩耍使用。但越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沙坑里就越容易滋生细菌。“为了防止细菌大量滋生危害动物健康,饲养员们同样需要及时翻沙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滋生,恢复沙子的松散性和透气性。”朱建青介绍,翻新后的沙子既提升了展区面貌,也更能激发动物的本能行为。

  “事实上,饲养员的工作包括了方方面面,因为本质上动物饲养员的工作服务的是两个群体,一个是为动物服务,一个是为公众服务。”朱建青告诉记者,因此,他们日常需要为动物打扫家园,因为居住环境的干净是保证动物健康的基础,需要准备精料,确保动物的膳食营养,还要开展行为训练,实时监测动物的体重,他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环境和方式才能为动物带来福利,也需要配合动物园做好科普工作,让动物园成为科普教育的窗口。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因为来回奔忙,这些饲养员身上浅蓝色的工作服,都因为汗水浸透成了深蓝色,但他们一开口和常年照料的“萌宠们”对话,就好像家人一般亲切熟悉又有耐心,褪去了工作的疲惫与夏日的灼热。

  “目前,在我们上海动物园共有饲养员近170名,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而成为了一名饲养员。”在朱建青看来,在城市夏日高温的日常里,这些饲养员正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解答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这一命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吃冰孵空调……动物开启“花式避暑” 季张颖2025-07-23 2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