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离婚之后申请人不断遭受前夫骚扰、纠缠,法院快速准确适用法律,在24小时内依法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骚扰、接触申请人。”昨天下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上海市青浦区妇女联合会联合召开推进人身安全保护令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5起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5年来,青浦法院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23件。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起案例:申请人陈某与被申请人张某原本是一对夫妻。2018年,双方协议离婚。虽然两人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但是男子张某对外却仍以陈某丈夫的身份自居。后来张某得知陈某已有恋人,难以接受,多次滞留陈某家门口,拍打进户门,向陈某讨要说法。因未得到满意答复,自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张某陆续以短信、微信等方式,向陈某发送各类恐吓、威胁信息。陈某不堪其扰,于2024年3月诉至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要求禁止张某骚扰、跟踪、接触陈某。案件审理时,承办法官审查陈某申请材料,察觉事态紧急,迅速联系张某。电话沟通中,张某扬言将报复陈某现男友,称其破坏自己家庭。面对承办法官的劝说,张某直接挂断电话。情况紧急,承办法官立即致电陈某,并在24小时内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此次发布的案例涵盖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抚养、探望等纠纷类型,旨在总结司法经验、明确裁判尺度,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参考和引导。”青浦法院副院长黄勇告诉记者:“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之后,最高法围绕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定了一系列司法解释,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框架逐渐完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举证难、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难等问题,影响了这项制度的效能发挥。”
黄勇表示,为了让这项工作在基层更好地开展,也为了鼓励更多家暴受害者愿意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青浦区三家单位结合本区实际,决定共签《关于建立健全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着力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协调联动。
据悉,该协作机制以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协调联动为路径,围绕案件审理、文书送达、协助执行、跟踪回访、心理疏导、法治宣传、信息共享等方面,持续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协同履职工作力度,发挥整体合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
此外,青浦法院、青浦公安分局、青浦区妇联还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实用问答》。问答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常见问题,梳理出15个广大群众关心的典型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家暴受害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向家庭暴力勇敢说“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基层“哨点”作用,青浦区还成立了“椿萱护家联盟”。据介绍,“椿萱护家联盟”汇集法院、公安、妇联三方力量,成员按辖区街镇划分为11个团队,实现人身安全保护令类案件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记者获悉,“椿萱护家联盟”的组建将有利于打通反家暴保护链条,提升基层维权响应效率,筑牢家庭安全防线,织密“公安严惩,法院亮剑,妇联守护”的反家庭暴力防护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