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大墙故事

“穿制服的阿姨”助“逃学男孩”重回课堂

修复破碎亲情 让孩子眼里重新有光

徐荔

本文字数:2753

AI生图

  □  记者  徐荔

  “徐阿姨,我现在每天都会去学校好好听课!”前不久的一次亲情会见中,上海市女子监狱的会见室里,12岁的小成(化名)对监狱民警徐警官露出笑容。而几个月前,这个因妈妈服刑受同学排挤的男孩,还在用逃学与全世界对抗。

  其实,发生改变的不只是这个男孩,还有他的妈妈和外婆……

  “有问题的人在里面,我们不需要帮教!”

  小成从小就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妈妈孙晓(化名)未婚生下了他,在他七八岁时就因故意伤害罪入狱服刑。而外婆其实也不是小成的“亲”外婆,因为妈妈是外婆领养的。

  孙晓的养母似乎是因为孙晓的不争气,所以把更多的爱给了小成,在抚养小成的过程中尽心尽责。可是,一向还算乖巧懂事的小成却在去年突然出现了逃学的行为,也不愿意和外婆多交流。

  孙晓的养母本就因为孙晓的犯罪对她颇多怨言,恨铁不成钢。据孙晓的主管民警徐警官回忆,自2021年孙晓到女子监狱服刑以来,几乎每次和养母打亲情电话或是会见时,双方都会产生争执。而如今小成这般表现,孙晓的养母一边抱怨孙晓没尽母亲的责任,没给孩子立好榜样,一边想要教育引导孩子却束手无策。

  今年年初,孙晓的养母无奈又气愤地和监狱民警联系,表示“要把孩子留给监狱教育”。

  徐警官本就关注着孙晓和家人的紧张关系,在得知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后,她积极联络监狱教育改造科为孙晓的家庭申请地区帮教,由专业社工上门开展帮教工作。

  然而,孙晓的养母对帮教工作却表现得非常抗拒:“有问题的人在里面,我们不需要帮教!”

  社区帮教不成,矛盾却不能不化解,孩子的行为也不能不引导,徐警官只得另寻他路。

  通过与孙晓谈话、书信的排摸,以及过往会见现场的观察等工作,徐警官了解到,养母对孙晓的指责集中在她过去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不可逆转伤害。而争执中,孙晓的反驳则是为了挽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孙晓和她的养母都非常关心孩子,两人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孩子既是矛盾爆发的原因,也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

  徐警官随即请监区集体会诊孙晓面临的问题,监区民警都认为,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学问题是化解此次矛盾的切入点,只有孩子稳定了,家属才能心安,孙晓的狱内改造也更有希望。

  “我们一致认为,从关心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我们更应该为小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定要鼓励他重拾学业。”徐警官说。

  “很多穿制服的阿姨,都会关心支持你”

  今年3月,每月一次的亲情会见如期而至。孙晓的养母虽然对孙晓颇多不满,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了会见现场。只是,她也还是和过去几次会见时一样,不断对孙晓表达不满,甚至谩骂。小成也在现场,面对如此场面,他沉默不语。

  特别关注孙晓一家的徐警官第一时间上前安抚了孙晓养母的情绪,并在当天会见后,找机会与小成单独谈心。

  同样有个儿子的徐警官特别能理解小成这样年纪的男孩对什么感兴趣,所以她并没有说教式的开场白,而是以当下流行的卡片类游戏入手,和小成聊了起来。渐渐地,原本拘谨的小成放松了下来,面对徐警官循序渐进的提问,逐渐敞开心扉。

  当徐警官询问他不愿上学的原因时,小成吐露心声:因为学校开家长会时,同学们都是爸爸妈妈去参加,只有他家里只有外婆一个人去参加,“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我是没有妈妈的孩子,同学们会笑话我,甚至欺负我”。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发现外婆和妈妈的关系好像的确不好,每次见面都会吵架,不知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他这才产生了抗拒读书的想法。

  小成的困惑让人心疼,但除了安慰,他还需要引导。

  徐警官告诉小成:“别人欺负你,你就告诉他们,你认识很多穿制服的阿姨,我们都会在背后关心你支持你!”“你是男孩子,力气大,别人打你,你不能轻易还手,你要行得正、坐得端。”

  看到小成对自己的话并不抗拒,徐警官还让他试着在白纸上写下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小成独自安静地坐在桌边想了很久,最终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下:“妈妈,我会好好等你回来。”

  “我会和孩子一起等她回家”

  送别小成和孙晓的养母,徐警官回到监区,开始了对孙晓的教育引导工作。

  “其实你的养母很关心你。”针对在会见现场,孙晓情绪激动,与家人产生争执的情形,徐警官告诉了她一个“秘密”,“你的养母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这次亲情会见的时间其实和她好不容易挂上的专家门诊时间有冲突。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长途跋涉带孩子来监狱看你,放弃了给自己看病。平时孩子的生活,她也都无微不至地照顾,从没亏待过孩子,别的孩子有的,他也都有,她真的非常不容易。”

  孙晓从来不知道也没想到养母会为了见她而选择取消问诊,那一瞬间,会见时的争吵、驳斥好像都没有了理由和借口。

  “恶语伤人六月寒,发生矛盾、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因为养母的一两句埋怨就钻牛角尖,光想着要反驳她,要多想想她为了你和孩子的辛苦付出。哪怕是为了孩子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徐警官引导孙晓,要学会找到和养母正确的沟通方法,激化矛盾是没办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我也会帮你关注孩子的情况。”

  当徐警官转述她与小成单独谈话的过程,转达小成真实的想法,并拿出小成写下的那张纸条时,孙晓只是看了一眼便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不出话。

  “或许你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向他们表达你的想法……”后来,在徐警官的鼓励和指导下,孙晓寄出了两封家信,一封以女儿的口吻向养母表达歉意,另一封则从妈妈的角度对孩子表达爱与关心。

  在后续的工作中,徐警官发挥女子监狱母亲文化教育的特色,持续激发孙晓对养母的感恩之心,激发她为人母的责任心。同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实施心理行为干预等方式,引导孙晓改变原本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学习正确处理纠纷的方法。

  母女二人本就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在不断的教育引导下,孙晓开始注意自己对养母的态度。

  徐警官观察到,孙晓在后来的亲情通话中,慢慢发生了变化,学会倾听养母的话,当养母出现激动情绪时,她也能克制自己的脾气,通过转移话题稳定养母的情绪,两人的对话更多集中在对孩子学习生活等成长细节中。对孩子一致的爱,让她们之间的隔阂慢慢化解。

  在不久后的一次亲情帮教活动中,孙晓的养母也受邀参加,她对孙晓的态度不再只有埋怨,“我从她的信和电话里感觉到了她的变化,是在不断变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孙晓的养母向民警表示感谢。

  更让徐警官欣慰的是,孙晓的养母告诉她,小成回去后变化很大,不再逃学,愿意去上学好好听课了。

  “我会帮女儿处理好外面的事,和孩子一起等她回家。”当着孙晓的面,养母这样对徐警官说。在那一刻的孙晓,边笑着,边抹泪。

  前不久的一次亲情会见中,孙晓的养母带着小成来参加了,看到徐警官,小成便主动“汇报”自己上学的情况。而孙晓和养母的沟通也心平气和了很多,不再像过去那般剑拔弩张。

  看着这一切变化,徐警官感慨道:“我们一直说‘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看着这个原本破碎的家庭不断被修复,孩子的眼里重新有光,我想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4“穿制服的阿姨”助“逃学男孩”重回课堂 徐荔2025-07-23 2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