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关于健全新时代上海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围绕重点突破的领域入手,将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上海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细化实化为可落地的15条具体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参与主体与项目建设方面,《若干措施》突出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善于从社区达人、乡贤能人、居民自治文体团队、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中挖掘和培养志愿者骨干,组织动员青年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关爱行动,鼓励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多元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同步打造“温暖申城”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培育燃气安全、AED生命急救、人民城市讲述、进博会专业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志愿服务与助力超大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在队伍建设与数字赋能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着力构建“纵向贯通市、区、街镇,横向联通多部门和单位”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加强跨地区、跨系统、跨领域志愿服务队伍融合联动,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成为志愿服务赋能者。建设“随申办·一码做志愿”数字应用场景,强化扫码注册、需求发布、资源挖掘、项目报名、服务记录、评价反馈、激励褒奖等一站式数字赋能,建立志愿者实名制信息库,提升志愿服务管理和服务质效。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