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平安

聚焦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市政协昨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建议加快立法 以AI赋能治理升级

陈姝楠

本文字数:864

  □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举行,围绕“建设韧性安全城市目标,着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议题开展协商议政。会上,委员们聚焦主题建言献策,建议加快韧性安全建设立法,以AI赋能城市安全治理升级。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强度异常。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引领全国,也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诸多挑战。”陶立英委员在发言中坦言,如预测预警不够“准”,不够“早”;预警发布不够“细”,不够“快”;预警联动不够“前”,不够“精”。对此,她建议:“通过修订相关法规文件,增设中心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强化预警和处置的有效对应。优化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流程,促进‘早发布’。”

  孙甘霖委员提出需强化地下空间雨水调蓄与排涝协同能力,注重发挥地下空间在调蓄与排涝治理中的战略作用,统筹地表与地下水系统的协调联动。“要坚持以防为主、平急结合,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城市韧性,实现城市发展有空间、有余量、有弹性、有储备,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王训国委员则建议加快研究制定《上海市韧性安全建设管理条例》,保障超大城市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有科学法律支撑。“建立健全面向中长期的极端风险持续跟踪监测和评估工作机制,增强综合风险监测预警。”

  记者注意到,多名委员在发言中建议通过AI赋能韧性安全城事建设和社会治理。陶立英委员建议依托上海人工智能的全生态优势,攻关“数据增强+物理约束+AI”的融合模型,突破预报技术瓶颈,提升“早预警”能力。王训国委员则建议,通过数智运维和AI赋能,能够促进城市治理的实时感知、仿真推演和应急调度。孙甘霖委员建议城市安全中枢系统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灾害模拟推演与智能预警,并利用AI模型优化应急决策和资源调度。“同时鼓励韧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感知数据关联模型设计、智能运算和数据共享。构建以数据驱动、场景牵引、协同响应的智慧治理体系,加强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和监测分析,提升预测研判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平安 A04建议加快立法 以AI赋能治理升级 陈姝楠2025-07-30 2 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