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七个“刑警803”主题日 上海警方亮出“平安成绩单”

连续11年命案全破8年抢案全破

陈颖婷

本文字数:1373

  □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是第七个“刑警803”主题日,上海警方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平安成绩单”: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抢案全破,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保持在95%以上。

  中山北一路803号,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心脏地带。这里,分秒必争的较量无声上演:“这案子手法太新,算电诈还是盗窃?”——青年刑警们围拢讨论。“两种生物痕迹!除了死者,另一个很可能就是凶手!”——技术民警在陈年物证中寻找蛛丝马迹。“您好,上海市反诈中心!”——预警劝阻电话争分夺秒拨出。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拼凑出上海刑警守护城市平安的日常图卷。

  尽管当前治安持续向好,但犯罪形态加速演变——网络化、产业化、国际化特征突出。尤为严峻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式犯罪,已占据上海刑事案件总量的半壁江山。

  市民吴先生收到信用卡账单,赫然发现一笔5800多元的“高档白酒”消费,收货地在江苏淮安。他立即报警。这起作案手法新颖、性质待定的案件,迅速吸引了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的目光。在资深探长和老侦查员的“双导师”带领下,青年民警们主动请缨,利用空余时间攻坚。综合研判后,案件定性浮出水面——隔空盗窃!

  “犯罪分子盗取社交账号,群发伪装成投票链接的钓鱼信息。”本案主办探长之一、突击队员庞连彪揭秘,“一旦扫码填写信息,被害人京东账户便在不知不觉中被盗。”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落网,深挖工作仍在进行。

  这支由155名青年刑警、以“90后”为主力的“青春803”突击队,正是上海刑警的人才摇篮。刑侦总队团工委书记、突击队长李阳介绍:“通过‘双导师’带教,让青年民警在新类型案件、应急处突等实战中挑大梁、当‘主办’,加速成长为刑侦中坚力量。”这种实战育才模式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刑侦总队已牵头破获涉企、涉民生领域案件500余起。

  “电诈已占刑事案件发案五成以上,是刑侦主战场。它是可防性犯罪!”刑侦总队二支队副大队长王烨华强调工作思路之变,“我们从‘事后打’转向‘事前防’,动态搭建模型,全力织密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资金拦阻‘三张网’,打造圈层防护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并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的损失。

  科技的飞速发展还为积案带来曙光。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一份撕毁的通讯录、一只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个吃剩的水果残骸……23年前,宝山某小区出租屋内,一名女子被人杀害。尽管在现场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凶手身份成谜。

  “近年来,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科学技术、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融合,将纸质化的积案材料建成数字化‘一案一档’,创新图像技术侦查破案。”刑侦总队一支队探长陈浩透露,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警方发现这起命案遗留的生物物证与江苏警方正在侦办的一起盗窃案件存在关联。至此,尘封的物证终于迎来了“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交叉比对后,警方确认该生物物证是已故村民沈某的,且具有排他性,这起尘封了23载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

  刑侦总队将陈年纸质案卷精细化录入,建成数字化“一案一档”,融合技术侦查手段,多起沉寂了数十年的血案真相大白。同时,依托“快速检验、即时入库、循环比对”机制,上海警方已助力230个失散家庭重获团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连续11年命案全破8年抢案全破 陈颖婷2025-08-04 2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