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严禁强迫订购、严禁家委会代购、严禁推销入校”,这些直指痛点的教辅禁令正贴进上海许多中小学的公告栏以及微信公号中。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部署《上海市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八严禁”》(以下简称“八严禁”),直击教辅乱象,为学生和家长卸下过重负担。这份新规以“八条禁令”为核心,严禁牟利、强迫订购等行为,各校纷纷响应,发布公告严格执行。市人大代表王正妍就“双减”政策落地问题提出建议,强调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和校外培训规范,市教委回应称将深化课程改革与作业管理,多措并举推动减负见效。这场家校减负“组合拳”,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八严禁”,严控教辅材料进校园。“八严禁”包括:严禁从教辅征订中牟利、严禁违规使用未经审核材料、严禁超“一科一辅”推荐目录外教辅、严禁强迫学生或家长订购、严禁以家委会等名义统一订购等。
新规一出,沪上中小学火速行动。记者注意到,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校方在公告中强调:“严格执行,落实到位,确保教辅管理透明规范。”宝山区顾村科技园学校、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等校也发布类似声明。多校公告中,崇明区向化中学率先亮出监督举报渠道,该校公告称:“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负担,我校将坚决杜绝违规教辅行为。”宝山区宝虹小学等校也通过公告展示执行决心,彰显基层响应力度。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公告同样突出“八严禁”内容,强化家校共治。
“八严禁”的出台并非孤立行动。它呼应着社会对教育减负更深切的期待,也直面当前“双减”推进中的深层挑战。市人大代表王正妍在分析中指出,部分教师未能将落实“双减”与提升教育质量有效结合,课后服务存在专业教师缺乏、课程单一等问题,而校外培训的显性补课减少,隐性负担犹存,大量预习辅导任务最终转嫁给了家长,形成“无处不在”的线上负担。她强调,减负的核心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需“探索构建‘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机制”,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科学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勿将课后服务变成新课堂”。
市教委在回复中明确表示,2024年,市教委出台《上海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市教委已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级示范培训,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同时,研究制定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
在作业管理方面,上海持续探索“双新”背景下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开展项目培育、组织交流研讨,覆盖16个区的206所学校。后续,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等有关要求,市教委还将出台《关于优化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强调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格控制学校作业总量,健全作业管理服务体系,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作业、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切实提升作业实施质量,并且从作业量与难度、批改、课间保障、家校关系、寒暑假作业等方面明确“负面清单”。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