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虚拟现实技术“驶”入安全课堂

人大代表建言沉浸式交通安全教育 警方:新基地已在路上

陈颖婷

本文字数:2075

资料照片

  □  记者  陈颖婷

  当12岁的小明在虚拟世界中“驾驶”自行车闯红灯,瞬间“撞上”疾驰的轿车,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动反馈让他心跳骤停、手心冒汗——这不是游戏,而是未来交通安全课可能的一幕。面对超过50%涉及青少年的交通事故源于自身违法行为这一严峻现实,市人大代表洪程栋疾呼:传统的说教式安全教育必须升级!他力推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馆,让孩子们在“惊心动魄”的模拟中刻骨铭心。这一充满科技感的建议,迅速得到了市公安局的回应:一个整合前沿技术的综合性安全培训基地,即将破土动工。

  逾五成涉少的交通事故源于孩子交通违法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关乎下一代生命安全的沉重课题。市人大代表洪程栋在深入调研后,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2011至2020年间,我国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持续攀升。在上海这座拥有超过200万中小幼学生的特大型城市,孩子们的出行安全牵动人心。数据显示,步行(占比60.60%)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通学方式,乘坐私家车(32.62%)和电动自行车(27.28%,且增长迅速)紧随其后,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带来了复杂的安全挑战。

  “超过五成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根源在于孩子们自身的交通违法行为。”洪程栋代表在《关于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建议》中直指要害。最常见的危险行为包括:18.08%的孩子在横过道路时走机动车道或未使用过街设施。尤为触目惊心的是,未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三轮车的比例高达48.19%,未满16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的也占2.35%。同时,驾驶人的分心驾驶(22.09%)及“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等未按规定让行(约5%)的行为,对穿行马路的中小学生构成显著威胁,且造成的伤亡率往往高于成年人。

  教育瓶颈:

  传统模式遇冷,6个基地难解200万需求

  面对严峻形势,洪程栋代表敏锐地指出了当前教育模式的短板。他坦言,尽管上海已建成了6个道路交通安全综合体验场所,但总面积不足4000平方米,年均接待量不到20万人次。“这导致现有宣教体验场所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全市200余万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洪代表强调。

  他认为,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讲授虽然直观,能快速告知行为准则,“但在揭示危险的本质、来源以及具体应对措施时,却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他总结道:“交通安全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口头告诫上。”

  对此,洪程栋呼吁建设专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综合性交通安全培训教育体验馆。这一创新平台的核心在于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逼真的交通环境。他设想,通过精准还原各类交通风险场景,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各种不文明、不规范交通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达到“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交通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

  警方回应:

  立体宣教已铺开,新基地蓝图绘就

  市公安局对洪程栋代表的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警方表示,近年来上海一直在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上不懈努力,自2021年聚焦事故预防以来,交管部门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的宣教网络:成功承办国家级大篷车巡演,并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走平安路”“法润平安·文明相伴”“知危险会避险”等主题线下活动超过4800场次;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一老一小”“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80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万余份。在数字阵地,警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其微信、微博、抖音等账号内容触达受众超过5.2亿人次,影响力巨大。

  对于实体教育基地问题,警方坦承现状:联合市教委建立的现有6家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利用率确有差异。其中,位于东方绿舟的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道路交通安全实训馆)表现相对突出,该馆面积772平方米,设有专注机动车安全的A馆和专注行人、非机动车安全的B馆,引入VR技术,提供步行、自行车骑行、轿车模拟驾驶、校车模拟乘车等互动体验设备,年均接待中小学生超过3万人次,效果显著。但其余5家基地的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本区域周边学校,“教育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愿景:

  国企转型孕育“一站式”安全体验新地标

  最令人期待的进展在于未来规划。市公安局在答复中透露了一个突破性消息:积极响应国务院安委办《“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关于建设专项基地的要求,市中心驾校恰逢企业转型,已跨前开展“上海消防交通安全培训基地”投资建设。

  该基地一期工程将率先打造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两大主题展厅,深度融合前沿科技。规划引入VR、AR实景体验设备,构建涵盖“汽车玻璃破拆体验、小型车及大型车模拟驾驶体验、安全带约束体验、车辆盲区体验、汽车涉水逃生体验”等十余种体感或实物模拟项目的沉浸式课堂。其目标是模拟各类真实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系统传授应急处置与自我保护知识,形成从风险认知到技能掌握再到行为养成的完整安全教育链条。

  据悉,市中心驾校已完成该基地的初期建设方案制定,目前正抓紧推进建设工作。这标志着人大代表所倡导的科技赋能、沉浸体验的交通安全教育新模式,即将在上海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虚拟现实技术“驶”入安全课堂 陈颖婷2025-08-13 2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