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拍案说法

进群可得“明星签名”? “00后”给“10后”设陷阱

季张颖/马凯

本文字数:1621

  □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马凯

  进QQ群就能获得免费明星周边?殊不知,进群后没有“馅饼”,只有陷阱。

  日前,徐汇警方在“砺剑2025”夏季战役中,在多地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捣毁一诈骗未成年人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3名,串并案件9起,累计涉案金额26万余元。

  “10后”女孩追星陷骗局

  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家住徐汇的“10后”女生小冯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条帖文称“可免费领取明星亲笔签名”,便留言询问。对方私信让其加入一个QQ群。小冯进入该群后不久,有个QQ名为“张警官”的人也进了群,声称该群已涉嫌“泄露他人隐私以及非法发放明星周边”,需要群里所有人配合调查。“警方已对本群实施实时监控,不配合调查擅自退群后果自负,也会留下终身案底……”

  小冯一下子蒙了,私信“张警官”求助,对方发来一张警官证照片,还让她扫码添加了一个名叫“李某某”的企业微信号。对方通过视频通话(自己未露脸,仅让小冯拍摄本人及周边情况)称需要排除小冯的涉案嫌疑,且未成年人要用家长手机扫码验证调查,并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款项来测试账户资金走向,查证是否存在为嫌疑人转过钱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张警官”还称,在线调查过程要全程保密,否则将立即对小冯开展上门公开调查。

  小冯犹豫片刻后,以做学校作业需要两个手机为由问外婆借来手机,并骗外婆说交作业需要家长刷脸证明。不明就里的老人均一一照办。于是,当晚小冯通过外婆的微信零钱和网上银行分八笔向“张警官”提供的几个付款码累计转出1.5万余元,并按照对方要求删除了相关转账记录。

  尽管小冯也有质疑,但架不住对方的威逼利诱。对方甚至让小冯拿母亲的手机来操作,小冯不愿意配合,对方就变得气势汹汹,“你好好看看这里是哪里?”然后,原本黑屏的视频通话那头,一名戴着口罩、身着制服、坐在电脑前的“警察”一闪而过,桌上似乎还有几本案卷。“不配合是吧?行,那钱也回不来了,你等着我们上门吧!”几番催促无果后,对方挂断通话并将小冯拉黑。

  冒充警察恐吓未成年人

  第二天,外婆发现自己的钱少了,询问小冯后得知前一晚发生的事,一家人这才报了警。徐汇警方经过持续追踪发现,该案是一组织化运行的诈骗团伙,操控多个引流群、话术群所为,并逐步厘清以“00后”柴某、张某为主要嫌疑人,向某等人为资金结算人员,以有偿招募兼职人员进行相关引流的犯罪团伙。

  今年6月至7月间,警方赴外省市多地开展抓捕,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先后抓获柴某、张某、向某等涉案人员,收缴作案手机16部,在柴某手机内发现大量用于诈骗的警察照片、视频和诈骗话术截图。此外,成功关联各地相关案件9起,被害人均为未成年人,累计涉案金额26万余元。

  经讯问,柴某等人交代,自2024年起,柴某、张某二人利用相关话术在网上对追星心切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其中,柴某、张某负责在幕后组织协调,张某还负责扮演警察,与未成年被害人直接语音或视频交流,实施恐吓和胁迫。为了逃避追查,他们雇人拍摄了各地茶馆、麻将馆等商业场所的收款码照片,让被害人扫码付款,再和商家协商将已支付的款项套现。而在各社交平台发帖引流的兼职人员,则是由向某等人负责建群管理和结算报酬的。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柴某、向某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的深挖扩案、上下游关联团伙的打击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说法>>>

  网络上宣称“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周边”等信息往往是诈骗分子的引流手段,切勿轻易相信。家长应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户,设置合理的支付限额和验证方式,避免孩子轻易操作大额转账,还须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导他们不轻信陌生网友、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尤其要告诫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家长手机的支付密码、验证码告知他人,更不要随意使用家长手机进行刷脸支付或大额转账操作。如遭遇诈骗或发现可疑情况,请立即停止操作,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6进群可得“明星签名”? “00后”给“10后”设陷阱 季张颖/马凯2025-08-19 2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