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律人手记

站在天平中央的摆渡人

一端是法槌落下的正义声响 一端是春风化雨的司法温情

石录贇/王佑安

本文字数:2557

  □  石录贇  王佑安

  “石法官,你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谢谢。”一边是成功卸下“旧债”的被执行人老刘,一边是终于拿到心心念念欠款的申请执行人陈某,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离开执行现场的那一天,我站在路边,看万家灯火明灭,忽觉自己像站在天平中央的摆渡人——天平的一端是法槌落下的正义声响,另一端却是春风化雨的司法温情。法律要破局,亦需“破执”;执行须刚硬,更须柔肠。

  启新局

  时间回溯到2017年。

  当时,老刘因资金周转需要,向陈某借款430万元,约定借期一个月,月利率2%。同时,老刘自愿将名下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一处房屋抵押给陈某作为借款担保。然而,借款到期后,陈某却并没有收到还款,经多次索要无果后,陈某将老刘诉至法院,法院也依法支持了陈某的诉请。

  判决生效后,老刘没有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全部给付金钱义务,陈某于是申请强制执行。但执行过程就如同“打怪升级”一般——执行法官穷尽一切方法,都没有发现老刘名下存在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对老刘实施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执行措施后,案件被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时光荏苒,但其实法院一直没有放弃。

  如今,由我接过了这沉积了一段时间的“旧案”。

  接手案件后,我先是把之前网上查控的材料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前期依法执行过程中因确无处置权限,不得已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得想办法找到突破点。”翻阅卷宗后,我注意到老刘和陈某为旧识,且老刘具有一定的配合意愿。“要不先找老刘聊聊吧!”我决定尝试通过联系双方,为他们找到一个更为和谐的解决方案。

  见曙光

  见到老刘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

  “钱是帮亲戚借的,我一分也没用过,可他们没钱还,走到这一步,我认了,也想早点还上钱,但现在实在不宽裕,我愿意配合法院的工作。”老刘是一个身形瘦削的男子,眼神暗淡、面容憔悴,抬头见到我的时候,他情绪低落,止不住地叹气。

  “老刘,有什么困难你先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现在就只剩下这个房子了,父母和我住一起,女儿今年也要中考了,她成绩很优秀,在学习方面我们对孩子也抱着很大的期望,不希望在她冲刺的关头打扰她……”老刘对我放下了戒备,坦言被亲朋欺骗欠下的高额债务与利息成了这些年的梦魇,破裂的婚姻、失败的人生标签让他无所适从。

  心存敬畏之心,这样的老刘,让我看到了案件的转机。

  “老刘真的是个很好的老实人,很可惜遇到了这样的亲戚。”四天后,我约了老刘的前妻徐女士见面。从徐女士口中,我对老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曾经两人也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养育一个女儿,家庭和睦收入稳定,但是后来欠下高额债务,两人也离婚了。

  一边是申请执行人陈某急着拿钱,一边是老刘一家的现实困难……我犯了难:怎么才能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又让这一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那段时间,担心老刘的心理状态,我几乎每天都会给他打去电话,耐心倾听他的苦恼、纾解他的心结。他也从一开始的拘谨客套,到后来能跟我聊孩子畅想未来。

  “老刘,我理解你的难处,但从法律上讲,借钱就得还,积极履行义务也是你的责任。”

  “石法官,能不能给我爸妈和女儿一段时间考虑和搬迁,房子你们该拍还是拍了吧。”

  我的话,老刘终于是听进去了。

  找答案

  我决定前往老刘家了解情况。

  冬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金斑。走近书桌,便利贴上手写着各科的学习提示,相框里的女孩抱着玩偶在笑,被漏进的光束镀上一层金边。

  同样有女儿的我,此刻愈发真切地理解了老刘和老刘父母的忧虑,中考是孩子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孩子在奋力攀爬,作为家人也希望能奋力托举,而不是拖后腿。

  我心里默默地决定,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在老刘一家的配合下,房屋的评估、拍卖工作都有序推进,到最终完成过户,整个流程用了98天。

  拍卖成功后,我联系到了买受人,详细讲述老刘一家的现实情况,询问是否能将房子返租一段时间让老刘全家继续居住。

  买受人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表示有些意外:“我们这房子是要用来结婚的,万一到时间他们不搬走怎么办?”

  我理解买受人的顾虑,说服他们换位思考,并向小夫妻俩承诺后续如遇到问题法院将会负责清场。经过努力,夫妻俩愿意做出让步,同意将房屋返租至老刘女儿中考结束。

  返租方案清晰了,但考量到老刘一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实际情况,我又联系了陈某。陈某也表示,没想到他自己都要放弃的事情有了进展,综合考虑老刘的困难情况,他愿意做出让步,自愿补贴一笔款项给老刘一家,保障他们一段时间的基本生活。

  “法官,替我谢谢陈哥了!”老刘知道这个消息后,在电话里连声道谢。

  我问老刘:“今后有什么打算?”

  “房子拍卖了,这笔钱还上,我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接下来就好好工作,看顾好父母和孩子。”我听着老刘的声音轻快不少,真心为他开心。法律的力量,不仅是惩罚,更在于修复。

  执行,亦是执“法”行“情”。执行法官要做的,不仅是确保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同时也要重视被执行人享有的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情”“法”结合,“执”方能“行”。

  (作者:石录贇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四级高级法官;王佑安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一级科员)

  案件之外>>>

  善意,是穿透困境的光束。面对负债累累、意志消沉的老刘,我们不是简单进入财产查控流程,而是转而走进他的家庭,倾听他轻信亲人后妻离子散的苦楚。我看到了他眼中深藏的绝望,也看到了残存的、对尊严的渴望。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执行到位”,不仅是债权的实现,更是对一个人生存信念的挽救。通过协调沟通,甚至协助他修复破裂的家庭关系,我们共同在法律的框架下,凿开了一道让希望重新照进来的缝隙。

  “当冰冷的法律程序被注入了共情的温度,它便拥有了重塑生命的力量。”

  结局的“意想不到”,在于人心的复苏。我听着老刘的声音轻快不少,感受到的成就感远超任何一份荣誉。这结局超越了简单的债务清偿,它见证了一个人从谷底挣扎而起的重生,见证了法律在刚柔并济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它不仅能界定权利义务,更能修复破损的生活,点燃熄灭的希望。原来,最深刻的法律效力,是让人重新找回对未来的期盼。

  这段旅程让我坚信:强制执行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带着善意与温度的起点。法律的权威不仅在于其雷霆手段,更在于它蕴含着救赎的可能。当我们踏上执行之路,心中更需常怀一盏照亮迷途的灯——因为每一次善意的抵达,都可能成就一个意想不到的重生故事,这或许就是司法者最深的慰藉与荣光。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律人手记 B07站在天平中央的摆渡人 石录贇/王佑安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