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高校雨污混排污染复兴岛运河

杨浦区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问题 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

王葳然

本文字数:2496

联合司法救助研判工作,检察官与相关行政部门共同开展“回头看”

杨浦检察院开展绿色生态“益”起守护检察开放日活动

  □  记者  王葳然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检察职能,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器。“公益诉讼涉及到的领域很多,生态环境领域的公益诉讼作为四大传统监督领域之一,我觉得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日前,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颜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院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余件,其中,又特别聚焦了水环境治理、减污降碳等居民反映较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为了解公益诉讼案件的办案经验,记者来到杨浦区检察院展开采访。

  高校宿舍楼雨污混排  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整改

  “比如说雨污混排这个问题,就最为直面老百姓,造成河道的污染,也可能涉及到老百姓之后的饮用水安全等问题。”颜蔚告诉记者,杨浦区检察院此前接到群众反映,区内一高校墙外河堤处有污水排入复兴岛运河。

  复兴岛运河位于杨浦区东南部,是黄浦江内的一条运河,某高校就位于复兴岛运河西侧。记者了解到,因城市更新,校园曾经历扩建,但地下排水系统未进行相应改造,北校区宿舍楼污水管道连接雨水管道长期直排至复兴岛运河,导致水体污染。

  “另一方面,校园内有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在汛期时,如果雨水排放不通畅,不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检察官表示,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检方邀请相关行政部门参与线索研判,并协助调查。“调查发现,学校仅简单封堵化粪池与雨水管道连接处,未从源头解决问题,而且不能排除是否还有类似情形。”

  因此,杨浦区检察院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建议相关行政机关对高校排污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同时,督促校方对校区内雨污混排情况进行整改,确保不再向复兴岛运河排放污水。

  “这样‘老大难’的问题仅靠一家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检察院在这之中起到了搭建平台的作用,通过检察建议的推动,学校成功向市教委申请了2000万元经费,问题得到顺利解决。”颜蔚介绍道。雨污改造工程竣工并验收后,检察院会同相关行政机关、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再次到校内开展“回头看”。“这样不但使公益诉讼办案形成了闭环,也使整改效果评估有了‘第三只眼睛’的参与和监督。”

  地铁空调冷却塔噪音扰民  公益诉讼检察搭建沟通平台

  两年前,地铁10号线新江湾城站附近居民区的居民们曾面临着令人“头痛”的问题:3号口处附近的三座大型空调冷却塔会在空调运转时,发出不间断的低频噪音,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而这三座冷却塔距离最近的一幢居民楼仅有十几米。

  当时正值《上海市环境污染保护条例(修改)》立法意见征询阶段,有居民提到是否可以用公益诉讼检察的方式来解决冷却塔噪声扰民问题。“早在2012年就开始有这个问题,随着设备的老化,到了每年夏天就会越来越明显。”在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居民代表这样对杨浦区人大代表、区检察院检察长康强说,“曾通过多种方式和地铁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反映过,但当时的回复是:设备使用年限还没到期,搬迁冷却塔存在难度大等原因,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康强检察长将相关情况作了记录,表示可试着通过履行检察职能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公益检察室的青年检察官们随后开展一系列前期调查,包括联系街道居委了解居民诉求,实地检测核实公益受损情况等。”为了回应居民们的诉求,检察官们搭建起沟通平台,与地铁公司及地铁站多次沟通协调,并咨询专家解决途径,最终决定拆除产生噪声的有风机冷却塔,更换为无风机冷却塔,并安装隔音设施。

  “噪音、光污染这些问题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雨污混排一样,这些都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这个事情虽然最后没有进入司法流程,但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颜蔚表示,“制发检察建议并不是公益诉讼的目的,能够解决民生问题才是更为重要的。”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随着近年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杨浦区内大大小小的在建工地共有200多个,扬尘污染、危化品存储、安全帽质量、食品卫生等事项也逐渐走进了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的视野。

  线索发现是公益诉讼的突破口

  扩大“益心为公”志愿者触角

  “线索来源是公益诉讼很重要的突破口。公益诉讼更像是一张白纸,线索发现是源头,这也是和我之前工作领域的不同之处。”颜蔚告诉记者,如何发现并接收线索对于公益诉讼部门来说尤为重要。

  为此,杨浦区检察院与12345建立了定期线索移送机制。“因为12345反映的问题非常贴近民生,会收集到很多群众反映的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来源。”

  同时,去年以来,杨浦区检察院进一步扩大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触角,首次将外卖小哥吸纳进了志愿者队伍。“美团是区内一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去年9月,我们联合殷行街道办事处、美团成立全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公益诉讼联络点。”颜蔚告诉记者,由于外卖小哥平日的工作需要走街串巷,因此他们能够更直接地观察和接触到更广泛的线索。“比如说,他们会反映一些路面的井盖翘起,晚上骑电动自行车时很危险,小区电动自行车在首层停放等问题。”

  今年,杨浦区检察院又邀请老杨树宣讲汇成员加入。“老杨树宣讲汇的成员大都是退休老干部,平日到社区宣讲过程中,也会接触居民,了解他们反映的问题。”据检察官介绍,宣讲汇成员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的前中后期,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办案前期他们提供线索,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我们提供帮助,接下来的调查取证环节他们也共同参与。”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离不开多方参与、群策群力,后续,我们还将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的工作联络,争取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调研论证、代言发声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公益保护新模式。”颜蔚表示。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颜蔚曾多次说起“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保护的是社会公众共同享有的生态环境这一公共利益”。

  记者得知,在检察建议发出前后的阶段,检察院还召开过听证会和圆桌会议,共同研判公共利益的受损程度。检察官表示,这也是为了推动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协助行政机关按照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获得更好的整改效果,而这也正是行政机关面临的难题。

  当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当居民们享受宁静的夏天,公益诉讼守护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是居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高校雨污混排污染复兴岛运河 王葳然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