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网约车“暗战”,订单被“幽灵”远程截胡

上海警方揭开黑产冰山一角 人大代表建言破解接单困局

陈颖婷

本文字数:2690

警方查获的用于作弊抢单的二手手机

  □  记者  陈颖婷

  凌晨三点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的网约车等候区灯火通明。数十辆网约车整齐排队,司机们大多盯着手机屏幕,时不时刷新一下接单页面。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等候区背后,一场围绕机场“大单”的暗战早已悄然打响。部分司机虽远离机场,却凭借一种安装了作弊程序的“一体机”,篡改定位、伪造等候时长,从而在千里之外“插队”抢走前往市区的高价订单。近日,上海嘉定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约车作弊案,揭开了这一灰色产业的冰山一角,也让司机的生存焦虑以及机场交通运营的供需矛盾再度引发关注。

  案件回顾:

  二手手机变“抢单神器”,三人团伙非法牟利8万元

  “大家都在机场等单,为什么他总能先接到去市区的大单?”从去年下半年起,上海某网约车平台陆续接到司机举报,反映在机场、火车站等热门区域,总有部分司机能“绕过排队”优先接单,而正常排队的司机往往只能接到短途小单。

  平台技术核查发现,这些“幸运司机”的账号存在异常定位轨迹——有时显示在浦东机场,有时又突然“跳”到虹桥火车站,且显示的接单前“等候时长”远超实际的停留时间。

  嘉定公安分局网安支队随即展开调查。民警发现,这些异常账号的背后,都指向一款名为“一体机”的作弊设备。“所谓‘一体机’,其实就是用二手手机改造的。”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将作弊程序写入廉价二手手机,司机购买后,可通过程序修改定位,将虚拟位置“瞬移”到机场、火车站等订单密集区域,并设置为“暂时无法接单”状态。

  这样一来,平台会默认该司机已在热门区域长时间等候,依照“等候时长优先”的规则,将优质订单优先分配给这些“虚假排队”的司机。

  “等系统显示我已经在机场等了两个小时,我再开车过去,一上线就能接到大单。”一名曾购买“一体机”的司机透露,这种方式让他在一个月内机场大单接单率提升了近70%。而正常排队的司机,往往要在机场苦等数小时,还可能因“等候时长不足”被优质订单拒之门外。

  2024年7月30日,嘉定警方展开集中抓捕,在上海多地将陈某、韩某、范某三名嫌疑人抓获。在陈某的出租屋内,民警查获20余台已安装作弊程序的二手手机,以及用于刷机的电脑、数据线等工具。

  经审讯,三人交代了犯罪事实:他们从网上收购单价100至200元的二手手机,通过技术手段写入作弊程序后,再以1800至2000元的价格出售,每台利润高达1500元以上。截至案发,三人已卖出40余台“一体机”,非法获利8万余元。

  “我以前也是网约车司机,知道抢不到大单的苦。”嫌疑人韩某的供述,道出了这一黑灰产业滋生的土壤。他坦言,初到上海开网约车时,为了多挣钱,曾卖掉自己的苹果手机,借钱购买“一体机”。后来发现售卖作弊设备的利润远高于开车,便加入了犯罪团伙。“我以为只是做点小动作,没想到会犯法。”面对审讯,韩某懊悔不已。

  目前,陈某、韩某、范某因涉嫌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涉事网约车司机账号也已被平台管控,部分司机面临封号、暂停接单等处罚。

  网约车平台:

  2024年以来立案20余起,严打作弊黑产

  “作弊器的出现,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公平。”滴滴业务作弊治理负责人表示,网约车派单规则的核心是“公平+效率”,等候时长、服务分、接单距离等都是重要参考因素。作弊器通过篡改数据,直接打破公平,不仅损害合规司机的利益,也可能导致乘客等待时间延长、订单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为打击作弊黑产,平台构建了“技术对抗+联合警方”的双重防控体系。在技术层面,平台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司机账号的定位轨迹、接单频率、等候时长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比如某个司机上一单还在偏远地段,下一秒突然出现在场站,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合逻辑,系统会自动标记为可疑账号,暂停派单并进行人工核查。”该负责人介绍。

  据悉,平台已识别并管控各类作弊器数十款,包括“一体机”、定位修改软件、自动抢单脚本等。

  在联合打击方面,网约车平台与全国多地警方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作弊团伙线索,第一时间移交证据。“2024年至今,我们配合警方推动作弊器专项立案20余起。”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团伙运作模式高度相似——大多从网上收购廉价二手设备,写入作弊程序后,通过社交平台或线下交易卖给司机,部分甚至提供“售后维护”,定期更新程序以躲避检测。

  对使用作弊软件的司机,平台也实行分级处罚。“初次违规者,会弹窗警告并要求卸载软件;多次违规或情节严重者,将限制接单甚至永久封号。”该负责人强调,作弊不仅会导致司机失去接单资格,还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人大代表建言:

  破解机场出行困局,从优化“短途票”开始

  网约车作弊案所暴露的“大单争夺”问题,折射出机场交通运营中的深层供需矛盾。以上海浦东机场为例,旅客常常打不到车,司机却不愿接短途单,远郊订单更是备受冷落。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出行体验,也损害城市形象。

  “不少旅客反映,在浦东机场坐出租车要等1个小时,而蓄车场里的出租车却要等4到6小时才能接客。”上海市人大代表吴群峰直言这一“车等人、人等车”的怪象。他通过调研发现,造成该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浦东机场“短途票”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偏差。

  据了解,“短途票”政策本是为提高司机接短途单的积极性——司机完成短途单后,可凭“短途票”直接接客,无需返回蓄车场重新排队。但实际操作中,司机领取、检验“短途票”仍需排队,有时仅领票就要等30分钟以上。此外,短途线路服务质量差、远郊订单被排斥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对此,吴群峰建议优化“短途票”政策,引入智能调度技术。“可通过GPS定位、车牌识别系统实时掌握旅客需求和车辆位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他还建议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优化调度流程、建立司机信用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场正在引入大数据技术,把传统的“核验后置”改为“事中判断”——即车辆到达目的地并翻动计价器时,实时判断其是否具备“领取短途票”资格。此举不仅实现无纸化,也取消了人工核验环节,避免影响乘客体验。该优化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中。

  针对个别出租车司机为获取短途凭证,诱导旅客虚假申报目的地为“川沙”,途中却出现“甩客”、“转客”、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已提请市交通委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减少拒载挑客行为。

  市交通委回应称,将持续加强枢纽站点拒载等违法行为查处,聚焦拒载、挑客、多收费等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通过视频DVR抽查等方式,对排队候客车辆进行远程排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立即严肃处理。后续将根据客流和运行情况,持续优化“短途票”机制,保障行业稳定运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网约车“暗战”,订单被“幽灵”远程截胡 陈颖婷2025-09-09 2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