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网红街区”里贴出“共享厕所”地图

探寻上海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实践

季张颖

本文字数:2960

荨腾飞大厦一楼“ZHAOKA 炤喀”台湾卤肉饭旗舰店的外摆位 记者 王湧 摄

  □  首席记者  季张颖

  在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多家商户门前,张贴着一张名为“武安街区及周边日常开放厕所点位表”的地图。这张地图上,清晰标注着街区及周边路段的厕所点位,红色是路面的公厕,蓝色则是商户拿出来的“内部厕所”,其中,每个点位的门牌号、开放时间等信息,也都一一列明。

  从问题到破题,小小一份“共享厕所”地图,在解决网红街区“如厕难”的同时,也为商业街区焕新发展提供了动能。

  而这,正是上海做强基层基础,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一次生动实践。

  聚焦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工作成效以及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召集街镇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基层声音,寻找从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穿透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现实路径。

  “共享厕所”解决如厕难  也为商铺带来客流

  在徐汇区“一街一品”版图上,地处衡复风貌保护区核心区域的湖南街道呈现出一幅历史与现代交融、商业与文明共生的画卷,其中,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就是一个商业街区焕新发展的典型。

  这条总长约1500米的历史文化街区,汇集了各种新业态、新IP,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据不完全统计,街区每日游客量约3万人。然而在大客流下,伴随而来的则是街区治理的种种难题。

  “一到周末、节假日,街区附近的公共厕所都要排很长时间。”“经常有游客问,店里有洗手间吗,能不能借用一下?”……在街区的一次企业商铺大讨论中,商户们普遍反映游客存在“如厕难”问题,这一需求被认定为“高频事项”。

  “我们街道在接到相关诉求后,随即快速启动‘民情快办’机制,立即着手梳理了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及其周边地区共12条路段上的厕所点位信息,在现有的公共厕所和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厕所点位基础之上,积极挖掘沿街商户潜力。”湖南街道办事处主任程维佳介绍,此后,街道社区管理办、社工办、街区党支部等,联合区域单位、“路管会”等自治力量,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商铺内设厕所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包含22个点位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厕所地图,分发到街区所有商户手中,并在今年“五一”期间投入使用。

  “共享厕所地图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街区游客‘如厕难’,也给店铺带来了客流。”程维佳介绍,为进一步激活商业街区发展潜力,街道还紧抓节假日促消费契机,整合辖区优质资源,串联沿街特色商户,通过创新互动玩法叠加支付优惠,共同营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显著提升了街区客流量和销售额。

  卤肉饭旗舰店落地“开店一件事”一揽子解决

  天钥桥路是上海有名的美食一条街,整条街上店铺品种丰富、网红门店聚集,不少商铺常常会把这里作为打开上海市场的入口,做出名气后再复制到其他地方。就在前不久,沪上老牌牛排店斗牛士新开的“ZHAOKA 炤喀”台湾卤肉饭旗舰店,就落地在了腾飞大厦。让老板没有想到的是,开业后,不少白领将这里当成了食堂,经营情况远远超出了预期。

  这背后,得益于徐家汇街道“开店一件事”构建起的服务闭环。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介绍,在台湾卤肉饭店铺选址初期,街道就给出了多项建议,最终将首店定在了腾飞大厦。

  “建设阶段,我们还帮助企业压缩装修备案审批时限,在此过程中,店铺提出,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外摆位,多一些烟火气。得知需求后,我们也是一起讨论,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市场监管所等还一同到店指导,助力打造安全与品质并重的消费场景。”

  万小岚透露,通过一揽子对接,从选址到装修,再到正式开业,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企业负责人评价说,‘街道始终跑在企业前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效率与诚意’。”

  精准服务带来的正是更优的营商环境。万小岚透露,台湾卤肉饭在开业首日就能卖出了400碗,“开业一周,卤肉饭每天卖500多碗,客单量超出预期。如今,这家台湾卤肉饭又在美罗城开出了第二家,未来还会继续开出更多门店。”

  “城市的‘烟火气’和管理的‘秩序’之间到底能不能实现平衡,我觉得是可以的。”万小岚表示,在去年同期由市发改委牵头的同主题座谈会上,自己曾反映过外摆设摊占道、餐饮污染等突出问题,而今,“规范+活力”的治理样本正在徐家汇街道持续探索。

  “观影经济”带来“泼天流量”接住“溢出”消费力

  随着演艺大世界作为黄浦区全新“名片”强势崛起,上海音乐剧市场正以它为核心,吸引着本地、全国乃至全球的音乐剧爱好者。这股由戏剧演出带来的“泼天流量”,为南京东路街道的发展带来了商机,也让街道管理者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接住“观影经济”的流量,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万明民介绍,为了助力商铺开店更加便捷,黄浦区也推进了“开店一件事”改革,由此实现小型工程装修备案等“最多跑一次”,“针对演艺空间内的消防安全问题,我们还制定了《演艺星空间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这也是该领域的全国首个地方性标准,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规范》的出台,未来会让小剧场的安全更有保障。”

  在治理层面,街道还引导剧场周边餐饮店铺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缓解油烟、噪音问题,减少12345投诉量,并推动推出双语菜单、观剧套餐等特色服务,助力商户将观影“流量”转化为收入“增量”。

  “比如我们通过引导ELI FALAFEL黎巴嫩美食、小杨生煎等周边小型餐饮单位的优化升级,为各方来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和优质的服务,让这些小店得以享受楼宇内星空间剧场所带来的‘溢出’消费力。”万明民介绍。

  此外,在观影经济的推动下,南京东路街道还积极探索“商旅文”联动的发展模式。街道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场地资源,打造了首个“演艺大世界·共享服务空间”。“这一空间,不仅为区域内的文化展演企业提供了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为新兴文化创业者、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孵化支持和创业指导,加速了项目的成长和市场对接。”万明民介绍。

  从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街镇营商环境建设,是城市营商环境的基层基础,很大程度决定着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度。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上海在全国首次提出把“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8.0版的任务内容,又进一步作为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加以重点推动。市级部门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在加强重油烟餐饮企业开办指引、优化店招外摆提升城市“烟火气”,以及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等方面加紧出台相关规定,有力支撑街镇工作。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有街镇提出,“流量经济”下商铺对于广告牌灯光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下,给予企业更宽容的政策。也有街镇结合地域特点提出,随着新型产业的发展,应当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一套知识产权快速保护体系。还有街镇提出,对于基层而言,未来还要进一步关注“人”的因素,做好“安商”之后的“稳商”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不仅是街镇的事,更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才能孕育出更多破解难题、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未来,市发展改革委将把与街镇“面对面”沟通的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让街镇营商工作的成效和难点都能及时地被听到、被看到、被关注到;进一步加强从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穿透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整体推进,持续发力、持续攻坚、持续赋能,支持街镇更好服务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网红街区”里贴出“共享厕所”地图 季张颖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