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警惕“同城提货卡”三重套路新骗术

七旬老人因不会扫码操作躲过一“劫”

胡蝶飞

本文字数:988

  □  记者  胡蝶飞

  静安区一名七旬老人因一次“不会操作”,竟意外避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原来,老人在短视频平台购买生姜后收到可疑“提货卡”,因不懂手机操作前往居委会求助,最终在民警与居委干部的联手甄别下,揭穿了这起冒充某商城实施的“同城提货卡”诈骗陷阱。警方指出,此类骗局核心是“假借名义+外跳渠道+诱饵福利”三重套路实施犯罪。

  9月8日14时30分许,静安公安分局大宁路派出所接到居委会求助,反映居民陈老伯疑似遭遇诈骗。民警徐锦铭、王睿婕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陈老伯日前在短视频平台点击购买生姜链接,通过跳转至某商城支付6.5元后,始终未收到商品,反而收到一张某商城商家联盟提货卡。

  由于不熟悉手机操作,老人前往居委会请求帮助扫码提货。多名居委干部先后尝试扫码,却发现页面时而显示“网页关停”,时而跳转至可疑APP下载链接,情况异常遂立即联系社区民警。

  民警现场测试发现,该诈骗手段具有明显特征:首先冒用官方名义制造信任感,卡片设计刻意模仿正规提货卡样式;其次强制要求通过微信、浏览器等外跳渠道操作,旨在脱离平台监管体系;最后以“电饭煲+8.8元现金红包”等组合诱饵实施心理攻势。

  民警解析,这三个环节形成完整诈骗链条:利用平台的品牌背书降低受害者戒心,通过外跳渠道切断平台安全防护,最终用“小额红包钓大鱼”的方式实施深度诈骗。一旦用户扫码,可能面临三种风险:被诱导填写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被植入木马程序导致手机失控;以“激活费”“保证金”等名义直接转账诈骗。

  警方特别指出,诈骗分子专门针对中老年人设计操作流程:“简单扫码即可领奖”的话术规避复杂操作,“全国同城提货”的承诺消除地域顾虑,“多平台通用”的设定增加欺骗性。实际上,官方商城所有交易都必须在本平台内闭环完成,绝不会要求用户跳转至其他渠道操作。所幸陈老伯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阴差阳错避免了经济损失。民警现场对其开展反诈普法宣传,居委亦将组织专项警示教育活动。

  警方同时提醒:任何要求脱离原平台扫码的操作均为诈骗,切勿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一般可通过网购平台内“我的订单”核实交易真伪;发现此类情况请立即保存证据并向平台和警方反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社会 A05警惕“同城提货卡”三重套路新骗术 胡蝶飞2025-09-24 2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