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一场关于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专题询问,让上海推动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医疗的决心更加清晰。日前,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围绕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开展专题询问,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12个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
数据显示,2024年末上海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7.82张,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但区域差距突出:黄浦区高达35.35张,浦东、奉贤等地却低于全市均值。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徐建光指出:“资源总量充足,但区域均衡性不足。”
市卫健委回应,上海将通过“控区域、控院区、控床位”实施精准调控。例如,按床位饱和度将区域划分为饱和区、严控区、适度增长区,严控一般治疗类公立医院新建项目,推动饱和区存量床位向郊区疏解。同时,补齐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专科短板,引导冗余的区级医院转型。
“市级医院虹吸效应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多,区级医院如何突围?”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邬立群发问。目前,上海144家区级医院承担了全市24%的门急诊量和33%的住院量,但发展空间受挤压。
市卫健委表示,将推动区级医院差异化发展,探索“大专科小综合”路径,立足区域疾病谱培育特色专科,并通过机构合并、资源整合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此外,人才培养等政策将向区级医院倾斜,助力其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据悉,本市通过建立以区域医联体为主、专科医联体为补充的市区医院合作模式,全市46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已有20家从二级甲等医院提升为三级乙等医院,部分区级医院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区级医院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西医诊疗病种134种、中医诊疗病种73种,全市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5%。
市卫健委表示,将加快卫生健康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病历、检查结果跨院共享,并开发AI辅助诊断模块。未来,社区患者可通过“专家云诊室”在线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远程B超、查房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拓展。
“基层能否接住下沉的患者,关键在人才。”何少华委员关注基层人才留任问题。市人社局回应,上海已推出柔性引才、岗位比例放宽、绩效工资倾斜等政策,并明确职称晋升硬要求:所有主治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须有一年以上基层服务经历。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