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为深入开展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滩、水、林、田、湿、路、村、产等资源要素系统治理,整体谋划郊野空间提质增效实施路径,构建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框架和实施机制,近日,上海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间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记者获悉,到“十五五”期末,上海将基本完成40个以上沪派江南、新城绿环、湿地空间、现代设施农业片区等主要建设任务。
《意见》提出,要聚焦农业生产、特色村落、生态保育、和美乡村、现代设施农业等功能片区建设任务,选择有实施需求并具备实施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划定整治区域。允许跨行政边界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构建现代化农田体系,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提质改造,突出现代化设施配套升级,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意见》明确,要优化村庄布局,多途径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在遵循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科学优化村庄布局。同时要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和美乡村、水美村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专项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多样便民设施和科普阵地,激活生态产业开发、文旅项目打造、文创产品研发等新产业新动能。此外还将开展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