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2025年上海“敬老月”今开幕

将开通“银龄守护”公益热线96999500 新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下月实施

刘嘉雯

本文字数:1184

  □  见习记者  刘嘉雯

  本报讯 2025年上海“敬老月”于今天开幕。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敬老月”系列活动将从10月10日开展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立足重阳节传统,紧扣《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契机,通过政策宣传、文化浸润与服务落地,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氛围,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生动实践。记者同步获悉,上海将开通“银龄守护”公益热线,专项关怀老年人心理健康。

  据市民政局介绍,新修改的《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素养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也将首次对外发布,全面评估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素养现状。

  10月11日,“银龄新主场·岁月正青春”2025上海“敬老月”启动仪式将在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举办。仪式现场将开通“银龄守护”公益热线“96999500”,专项为老年群体提供心理健康关怀服务,通过专业化的情绪压力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及认知健康指导三大模块,针对性缓解老年人面临的孤独感、焦虑情绪及抑郁倾向等心理困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支持。

  同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市老龄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教委将联合在“敬老月”启动仪式上发布《报告》,旨在全面评估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素养现状,深入分析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机制,为开展老年人数字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记者了解到,9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条例》的决定,新修改的《条例》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条例》实施近十年来的首次重要修改,此次修改紧扣“贯彻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回应群众期盼”三大原则,从制度层面升级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为超大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法治支撑。本次“敬老月”活动将邀请老年人权益保障大使和法律专家直播解读《条例》,并组织法律专家进社区,将有关规定要求转化为老年人可感知的服务,让法规红利直达老年群体。

  本次“敬老月”活动立足本市户籍老年人口577.62万(占总人口37.6%)的严峻形势,针对“低龄老人占比47.9%、80岁以上高龄老人86万、独居老人33.62万”的多元结构,构建“精准兜底+活力赋能”的全维度服务体系。此次活动聚焦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群体,通过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健康义诊筑牢民生底线。同时,还面向低龄活力老人,依托“老来赛”智慧健身、银龄志愿服务、老年教育课程展等载体,满足其健康管理、文化参与、社会贡献需求,切实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政策要求转化为服务实效。

  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敬老月”中将举办“寻找助老爱心使者”“宣传孝亲敬老典型”等60项活动,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氛围,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2025年上海“敬老月”今开幕 刘嘉雯2025-10-10 2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