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将于10月18日至24日共同举办“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记者获悉,本届自然周将通过场景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国际化联动,构建公众深度参与自然保护的科学实践网络。
据悉,启动仪式将展示前沿科技在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一江一河”智慧治理等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出本届自然保护周重点活动,邀请形象正面、热心公益的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传播大使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为市民带来自然、文化与科技巧妙结合的感官体验。
作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重要品牌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将向公众分享全球自然保护的珍贵实践与经验,启发市民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思考。来自7个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实践成果、梳理行动路径,最终形成咨询意见与方案建议。
自然保护周期间,本市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近日,上海已成功晋升为“千园之城”,各类公园总数达到1000余座,提前完成首轮建设目标。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