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杨莹莹 李翔
以推广刷脸支付设备为噱头,打着“元宇宙”的幌子,编织“三倍投资回报”“积分兑股权”的谎言,操控“空气币”收割投资人资金3500余万元。近日,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
宣讲会“画大饼”,购买设备赠送积分
2020年12月,张先生经朋友介绍,准备参与星某公司开展的推广安装该公司研发的刷脸支付机器业务。为更深入了解该业务,他特地参加了星某公司在外地进行的宣讲会。
“我们的刷脸支付设备都是和全球领先的支付平台合作的。投资刷脸支付项目,送XD通证积分,不仅能变现还能兑股权!”宣讲会上,被告人吴某等人轮番上阵,向参会者描绘“财富蓝图”。
张先生回忆,吴某等人宣称只要付一定金额的加盟费,推广刷脸支付设备即可加入“星某生态”,名下设备每笔交易都能获赠4个XD通证积分。
更诱人的是,他们承诺通过“开放金融发车”玩法,XD积分可兑换成GDFC虚拟币,投资人能获得“上不封顶的三倍收益”,待公司上市后,XD积分还可转换为股权,享受股东分红。
为打消投资人疑虑,吴某等人还虚构公司“背景”,称GDFC币由新加坡某知名公司发行,星某公司已获得使用权。“他们说送积分就是送钱,只要投钱买GDFC币‘发车’,肯定能赚钱。”张先生信以为真,先后投入198万元购买GDFC币,却不知这场“红利”早已暗藏陷阱。
虚拟币暴跌后,另起炉灶继续炒作
“大部分GDFC币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他们只是用积分诱骗我们不断投钱。”张先生说。
然而,时间来到2021年,GDFC币价因无人继续购买,暴跌至几毛钱,价值近乎归零。因该币价格暴跌且无法兑付,吴某等人又向被害人推出“GM融合”项目,即GDFC币可以通过该规则转换成ME虚拟币,并组织人员拉升炒高ME币的价格,营造GDFC币通过“GM融合”转换后会大幅升值的假象,继续诱骗被害人购买GDFC虚拟币。张先生后续在“GM融合”项目中,又损失约40万元。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公安机关陆续接到类似报案。截至案发,上述虚拟币均无法兑付,玩家均血本无归。2024年4月18日,闵行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吴某批准逮捕。
“虚拟币、元宇宙不是诈骗的‘护身符’,不管包装多隐蔽,资金流向不会说谎。”承办检察官介绍,案件办理中,团队梳理千条电子证据,追踪复杂资金链路,最终锁定赃款流向吴某团伙控制的个人账户的关键证据。经审计,吴某等人以上述方法骗取被害人资金共计3500余万元。
检察履职,穿透式打击显成效
针对案件涉及虚拟币、“元宇宙”等新概念,承办检察官从案件中挖掘细节,引导公安机关穿透资金账户,查明资金来源和去向,固定电子数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出具分析报告,查明涉案虚拟币系涉案人员自行发行、不具有实际价值的“空气币”,无任何真实价值,所谓“新加坡科创链授权”“上市兑股权”全是虚构。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吴某利用虚拟币的匿名性和洗钱属性,让资金多次倒手,从人民币到XD积分,从GDFC币再到“GM融合”模式,刻意躲避资金流穿透,并持续炒作ME币价格,继续“两头骗”。
承办检察官围绕收集调取被害人陈述,对被害人损失、涉案钱款流向开展审计等进行补充侦查,进一步明确涉案虚拟币的交易流程以及盈利方式,确定该案行为模式。
最终,检察机关查明被告人吴某作为星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以虚拟货币交易为幌子,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诱骗被害人投资购买,相关钱款流入涉案人员个人账户,其行为构成诈骗罪。经闵行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最终作出如上判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