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以来上海网络检察工作情况及相关案例,并首次发布网络技术犯罪、网络新业态犯罪相关情况。记者从市检察院获悉,2024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网络犯罪案件5480件10413人,受理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9428件16186人,案件数量总体仍于处高位,但略有回落,其中电信网络诈骗居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共起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500余人。
从整体情况来看,涉案人员中,不满35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占起诉总人数的77.7%。尤其在诈骗犯罪中,该年龄段占比高达87.5%。网络犯罪还呈现明显的团伙化、规模化特征。被认定为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占起诉总人数的83.0%,其中属于犯罪集团的占6.3%。
上海检察机关聚焦网络犯罪跨域化、链条化、技术化等新特点,着力构建“全链条打击、多维度防控”的治理新格局。据悉,在依法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检察机关制定办案指引,明确执法标准,做到“治罪”与“追赃”并举。2024年以来,共起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500余人,并在办案中强化涉案财物审查与追赃挽损,切实挽回群众损失。
目前,全市还建成了13个网络检察站点,形成“一中心、两空间、多集群”的网络检察综合治理矩阵,实现对重点区域和新兴业态的全覆盖。
发布会上,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马玮玮通报了2022至2024年全市网络新业态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及工作成效。
马玮玮介绍,2022年至2024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新业态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837件3897人,整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但案件总量仍处于高位。“从罪名分布看,网络新业态犯罪呈现出相对集中与多点散发并存的特点。所涉罪名30余种,其中诈骗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假冒注册商标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居前列。上述五类罪名共计审查起诉1730人,占总人数的44.4%。”
“从案件的特点来看,网络新业态犯罪侵害领域呈现多元化,如针对线上医疗领域,网约医护经济的线上便利性被犯罪人员利用,与线下违规操作相结合,形成全新违法犯罪链条。”马玮玮透露,此外,网络直播业态乱象频发,娱乐直播中涉黄、涉赌等内容以“擦边球”形式隐匿传播,电商直播中虚假宣传、销售伪劣产品、新型诈骗等行为频发,严重破坏市场诚信体系。“电商领域刷单骗补恶意‘薅羊毛’现象也比较突出,部分人员利用平台促销规则与技术漏洞,通过虚构交易、冒充用户等手段骗取平台补贴及活动奖励。”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