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说案

男子深夜潜入荒地装探头

原是为转移诈骗赃款 被判一年有期徒刑

季张颖/姚缘

本文字数:1188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姚缘

  上海某条路的深夜荒地上,曾多次出现一个诡异身影:男子背着设备借着夜色穿梭,在树枝上悄悄安装不明探头,紧盯地面某一角落……这并非安防作业,而是一场赃款转移犯罪的“前哨行动”。近日,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宣判,为协助转移诈骗赃款,被告人张某鑫受同伙指使在深夜偏僻地点安装监控探头,涉案金额近14万元,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这起案件中,看似诡异的“深夜安装探头”行为,背后隐藏着完整的赃款转移犯罪链条。

  深夜隐秘操作,探头沦为犯罪“眼”

  今年5月以来,上海某路附近的荒地、工厂周边等偏僻地点,多次出现一名男子深夜骑行电瓶车的身影。该男子正是张某鑫,他趁着夜色安装监控探头,这些探头被巧妙地挂在树枝上,镜头精准对准指定位置,成为不法分子监控赃款交接的“眼睛”。

  张某鑫到案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供述,这些探头由同伙李某(另案处理)提供,安装目的十分明确:“监视取现点的情况,确认放钱的人放钱后有没有走,有没有人跟着”。每次完成包裹拿取后,他还需将探头回收并交还给李某,供对方核实包裹是否被动过手脚,确保赃款转移万无一失。5月30日16时许,当张某鑫再次来到该路附近荒地,准备拿取包裹并回收此前安装的探头时,被早已布控的民警当场抓获。

  分工明确  探头监控下转移百万赃款

  这看似孤立的“探头安装”,背后是分工严密的犯罪团伙。

  今年5月初,待业在家的张某鑫经表哥老刘介绍赴沪“工作”,正式加入该犯罪团伙。团伙运作模式高度隐蔽:李某通过某小众聊天软件与张某鑫单线联系,以电话形式告知取包裹的时间、地点及探头安装位置;张某鑫租赁电瓶车作为作案工具,先到指定地点安装探头进行监视,再提取装有赃款的包裹,骑行至附近停放的白色轿车处交货。为掩盖行踪,包裹被放置在电瓶车前方的箱子内,交货时连箱一并丢至车辆后排。

  经查,张某鑫累计参与作案约十次,仅5月27日、29日两次作案就分别转移两名被害人被骗钱款近14万元,涉案金额巨大。张某鑫从中获利3千余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其坦言早已明知这些是“来历不正的诈骗所得”,却因贪图小利持续参与。

  本案中,犯罪团伙利用监控探头提升作案隐蔽性,反映出此类犯罪的专业化、隐蔽化趋势。检察官指出,张某鑫为赚取微薄报酬,不仅参与赃款转移,更主动安装探头为犯罪活动“保驾护航”,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法官说法】

  检察官提醒,若发现有人在偏僻地点、银行ATM机附近、小区角落等区域安装不明监控设备,或存在深夜频繁在隐蔽地点停留、交接物品等异常行为,可能与违法犯罪活动相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广大群众务必提高法律意识,找工作时坚守正规渠道,切勿轻信“低门槛、高回报”的可疑信息,更不能为贪图小利参与探头安装、钱款转移、信息传递等不明活动。任何试图规避法律、协助犯罪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切勿因一时糊涂身陷囹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说案 A07男子深夜潜入荒地装探头 季张颖/姚缘2025-11-07 2 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