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政法融媒

立案后的“先行调解”是怎么回事

徐心瑛

本文字数:1210

  □  徐心瑛

  有些当事人感到疑惑,自己起诉后,收到了民调案号,案子这是进展到了什么阶段呢?

  如果收到的是民调案号,比如“(2025)沪0116民调×××号”,说明案件进入了先行调解阶段。

  那么,先行调解究竟是什么?调解结果有法律效力吗?今天就来说说“先行调解”。

  先行调解和法院调解有啥区别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先行调解”是指法院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案件立案登记后、转入审理程序前,征得当事人同意,通过委派调解组织、指定专职调解员或由法官主持等方式先期进行调解。

  因此,所谓“先行调解”,是发生在受理民事案件后,正式进入诉讼程序之前。

  而“法院调解”,则发生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后,从登记立案到最终出具法律文书的全部流程中,均可以开展法院调解。

  先行调解有哪些优势先行调解具有以下这些优势:一是省时“不拖延”。

  调解期限明确,立案登记后简易程序7日,普通程序15日,双方同意可延长30日,如依然有必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可再延长30日。

  二是省力“多帮手”。

  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专业的调解组织、承办法官多方合力集中推进。

  三是省钱“减半收”。

  在先行调解期间暂不需要预交受理费,先行调解成功案件的受理费为原受理费的1/4。

  哪些案件适用先行调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劳动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合伙协议纠纷、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适合开展调解。

  老百姓生活中涉及的大多数民事纠纷都能够通过调解方式解决,诸如邻里、婚姻家庭、物业等,尤其对上述事实清楚、权责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更是首选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调解也并非万能,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案件,如刑事纠纷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纠纷并不适用。

  先行调解如何申请

  在当事人提交立案申请后,立案庭在立案登记阶段会同步开展先行调解意愿征询。

  对于除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的不适宜调解的案件,即可开展先行调解工作。

  当事人如在线下窗口提交立案申请,可以直接告知立案人员选择调解方式。

  如果通过网上立案申请,也有相应的调解方式可直接线上勾选。正式立案之后,请留意调解员的电话。

  调解结果有法律效力吗

  如在先行调解阶段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会签订调解协议,法院出具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当场履行完毕,对方当事人提交撤回起诉申请书,法院会出具准予撤回起诉裁定书。

  即使调解不成功,案件也可继续进入审理程序,诉讼权利不会受到影

  响。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了纠纷,在打官司之前还可以前往所属街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综治中心汇聚了多方调解力量,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不出街镇村居就能实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作者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  来源:“上海金山法院”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政法融媒 B01立案后的“先行调解”是怎么回事 徐心瑛2025-11-07 2 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