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让创新政策真正落地为企业红利

——记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集体

王葳然

本文字数:1278

  □  记者  王葳然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六周年,今年八月,“数字综保区”在全国首个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从洋山特殊综保区的设立到“数字综保区”上线的五年间,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全员一直在攻坚的道路上。近日,记者来到洋山海关,在与综合业务三科关员们的对话中,了解他们的故事。

  “径予放行”:将政策转化成企业红利

  采访当天,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长沈烨取出一叠深蓝色封皮的工作笔记,这是五年间科室全体成员共同攒下的“攻坚档案”。在时间最久的一本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让创新政策真正落地为企业红利。

  “这句话是2020年5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时,写下的开篇语。”沈烨一边回忆一边说,“当时,将‘径予放行’新政策转化为企业能切实享受到的通关便利,是三科全员重点攻坚课题。”

  记者了解到,“径予放行”是指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直接准予通过,企业可直接提货发货,从而提升通关效率和便利性。“前期,我们把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拆分出20多个关键节点,每人主动认领负责板块,历时两个月才形成这样便利的政策,洋山特综区挂牌当天,首批适用政策的货物仅用常规通关三分之一的时间就顺利入区,这也是写下这句话的契机。”沈烨表示。

  直到去年,“径予放行”政策扩大至外港、浦东机场口岸适用,这项政策能成为洋山特综区的一张闪亮名片。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9月,洋山特综区进出口额达2906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长124%;在2023年度、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综保区前五。

  “一码贯穿”:破解大批量车辆通关难题

  2022年夏天,科室在按惯例梳理企业诉求时,发现不少企业反馈称“进口汽车滞留超3天”“物流成本占比15%以上”。“那时还只有法拉利跑车实现‘径予放行’,但要把这项政策推广到大批量车辆快速入区,还存在堵点。”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副科长沈晓君说道。

  为彻底打通这些堵点,科室全员根据业务专长分工协作。“有人主动申请驻点卡口,在现场调试数据接口;有人牵头对接车企,收集了20多家企业的需求,协调统一数据格式;还有人在办公室测试平台兼容性,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沈晓君这样形容道:“那段时间,通勤途中的地铁上,满是讨论工作的通话。”

  经过连续三周的全员专题研讨与实战测试,由科室牵头设计的“VIN码绑定RFID芯片”方案成功落地,真正实现了车辆验放“一码贯穿”。“2022年底,企业提车时间从原来的3天压缩至2小时,全年经监管的保税中转车辆更是突破3000辆,也标志着‘径予放行’正式从个案试点走向了体系化落地。”

  而今年上线的“数字综保区”监管界面凝聚了三科全员的智慧。“基于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数智通关、数智赋能、数智监管、数智服务四个功能模块。”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员许悦涵介绍说,“通过建立对进出区车辆及其货物信息、卡口通行效率、通关时效的智能分析预警,实现货物进、出、转、存、销等流程节点全程可视和智能预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3让创新政策真正落地为企业红利 王葳然2025-11-10 2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