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我就是她们的“拐杖”和“轮椅”!

杨浦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倪嘉辉:将法治“写”进大街小巷

王葳然

本文字数:2843

倪嘉辉在“肖玉泉岗组”所在路口执勤 警方供图

  □   记者  王葳然

  跨江大桥上车水马龙、生态绿地上游人如织……这是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管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倪嘉辉通过警用无人机看到的画面。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一线的基层交警,倪嘉辉不仅能够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更善于运用新技术、新装备与新问题、新情况打交道。他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他希望“警察蓝”能够成为阳光下最温情的守护。

  数据赋能

  破解交通管理难题

  作为上海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杨浦区复兴岛上工厂密布,卡车超载问题突出,给海安路桥桥体及其他车辆的通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怎样分辨车辆是否超重?怎样做到全时段监察?怎样将有限的警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2017年,刚工作3年的倪嘉辉被调入交管支队大型车辆超重专项整治行动专班,在参与多次整治工作后,他发现工作成效并不理想,于是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面对新的技术涌现,倪嘉辉主动考虑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寻找破题之道。随后,他与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反复讨论,研发出一款“桥梁安全平台”手机应用软件。在进出桥梁的必经之路上安装称重装置,并在应用软件中加入“地面嵌入式称重模块”,这样就能够全时段监察桥梁通行情况,同时还能实时发出预警。据了解,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的一个月内,超重违法行为降至个位数。后来,倪嘉辉在一次活动中看到了无人机拍摄的俯视画面,顿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无人机能不能成为空中“千里眼”?于是,他自费买来一台无人机,学习操控技术,同时开展项目报备审批工作。很快,杨浦公安分局警用无人机应用1.0版正式上线,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交管部门对区域道路事故的主动发现率。

  2023年,倪嘉辉提出利用无人机辅助处理交通事故。他梳理了30余家保险公司信息,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开会50余次,最终成功协调各保险公司对警用无人机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达成统一标准,实现“事故处理、责任判定、保险理赔”全流程办理,接处警速度提升约35%,群众满意度达98%。

  去年,“快处易赔”升级为2.0版,实现了处置过程全自动化、全流程化、全国产化,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置5300多起简易交通事故,平均用时不到20分钟,节约6000余人次警力。如今,7个无人机点位已织就一张覆盖杨浦区全域的“智慧天网”,3分钟内可飞抵辖区任一位置。

  源头治理

  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

  “交通秩序是一座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交警,倪嘉辉深知其中的道理,也始终为了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而创造性地开展交通管理工作。

  当前,杨浦正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五角场地区已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娱乐、科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同时也产生了交通出行的阵痛。

  “五角场环岛是全市车流量最大、路网最复杂、商业体最密集的路口,工作日车流量可达12.6万辆次,加塞、拖尾、逆行等现象严重。”倪嘉辉用了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解300余家商铺、物业,详细分析50多万条基础数据,最终梳理出4个重要拥堵点。基于此,他创新提出“圈层控流”理念,将五角场交通枢纽划分为“核心区、控制区、分流区”,分区施策,层级卸力。这一设想落地实施后,五角场区域车流量提升7.5%,平均车速提升12%,车均停车次数下降50%。

  同时,辖区内的邯郸路作为一条重要主干道,长期未设置非机动车道,而贯通复旦大学校区的路段却有近1.5公里。为解决师生“出行难”,倪嘉辉和同事多次实地调研,还通过无人机高空观察并测量交通情况。当得知邯郸路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启动,他提出在该1.5公里的路段上同步优化非机动车慢行通行条件的设想,最终被纳入整治工程计划中。

  今年5月,邯郸路非机动车道贯通。改造后,该路段东西向均新增设了一条非机动车道,周边骑行非机动车出行的师生和市民无需再绕路,邯郸路周边路口非机动车通行效率也提高50%以上。

  此外,五角场北侧的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集聚5000余家企业,有十万余名员工,晚高峰拥堵成为常态。倪嘉辉实地踏勘后,建议调整周边3处路口信号灯配时,同时积极协调网约车平台,试点“错峰打车”和“分区上车”;还新增7处临时停车点。目前,正通过在下班高峰时段划定“网约车上下客点范围”等措施,使交通拥堵程度得以极大缓解。

  教科书式执法

  让遵纪守法深入人心

  “处罚我接受,但不要和我讲那些‘大道理’。要罚就罚,不要废话!罚完了我好去送下一单。”在日常街面交通执法中,倪嘉辉发现不少当事人对民警的纠违教育、行政处罚“口服心不服”,外卖小哥小杨就曾因不戴头盔被倪嘉辉拦下,情绪十分激动。

  为了让小杨意识到不戴头盔的危险,倪嘉辉试着用“软办法”和小杨进行“马路谈判”。“你每天要跑多少单啊,这棉鞋都跑旧了。”倪嘉辉留意到小杨脚上穿着一双破棉鞋,随后了解到小杨想要多送几个订单是为了多赚点钱,供妹妹上大学,他原本有一顶旧头盔因破损无法佩戴,新的头盔还没舍得买。那天下班后,倪嘉辉自掏腰包买了一顶新头盔,送到小杨所在的外卖站点。“你只有安全地跑,妹妹才能安心地读书!”

  今年春节期间,倪嘉辉特意带队到站点,为留沪的外卖骑手们送上一批暖心棉鞋和新年大礼包。现在,交通安全成了该站点160多名外卖骑手的每日必修课,交通违法率下降了85%。

  此外,杨浦区也是外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区域,由于语言不通、法规不同,一些外国留学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倪嘉辉自制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课件,走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为留学生授课,并组织了31批次400多名留学生到路口来当交通安全志愿者。

  现在,他探索出“属地+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组团式服务模式,年均开展各类普法活动500余场,累计覆盖群众12万人次。

  弘扬英烈精神

  续写鱼水情深

  2014年夏天,刚从警校毕业的倪嘉辉加入了“肖玉泉中队”。当师傅带着他走进蒋家浜棚户区,见到残疾的陈爱琳和她同样患有残疾的女儿佳丽,倪嘉辉深受震撼,他告诉自己:“接下来,我就是她们的‘拐杖’和‘轮椅’!”

  此后,倪嘉辉成为陈家常客,送物、打扫、维修,他总是冲在最前。2016年,佳丽病逝,陈爱琳终日以泪洗面,为了让她走出阴霾,倪嘉辉就成了陈爱琳的“儿子”。“您比我大30岁,就像我妈,以后我叫您琳妈吧!”在随后的日子里,倪嘉辉下班就回琳妈家,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屋子。渐渐地,琳妈对倪嘉辉产生深深的信任和依赖。

  不久后蒋家浜动迁,琳妈不愿搬离旧居,于是倪嘉辉帮助琳妈住进了离杨浦交警最近的养老院,陪她打牌谈心。倪嘉辉说,自己有了女儿后,更懂得这份父母心、子女情,更加把照顾这位特殊母亲当作了一份职责和坚守。

  2024年母亲节,倪嘉辉用二等功奖金为琳妈定制了带安全带的新轮椅。摩挲着崭新轮椅的光滑扶手,几代民警的身影在琳妈的泪眼中悄然重叠。记者了解到,倪嘉辉带领“肖玉泉中队”结对36名困难老人,还牵头在复旦大学门前建立了“肖玉泉中队便民服务站”,率领中队青年民警持续开展帮扶纾困工作,累计服务群众2100余人次,找回14名走失孩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我就是她们的“拐杖”和“轮椅”! 王葳然2025-11-14 2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