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刘嘉雯
通讯员 彭英然 姜叶萌
本报讯 昨日下午,虹口区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涉中小民营企业款项支付商事纠纷审判白皮书》及涉中小民营企业款项支付商事纠纷典型案例。白皮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法院商事审判庭共审结中小民营企业诉大型企业案件649件,年均审结量216件。其中,买卖合同纠纷占比达97.3%,占绝对主导地位。调解和撤诉结案合计占比达76%,为最主要结案方式。
白皮书还提出,支付方式争议、支付主体争议、支付条件争议、和违约责任争议是直接影响中小企业款项回收中最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白皮书建议,应筑牢内部治理根基,强化合同磋商、订立、履行过程中的存证意识,动态关注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并考虑援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关内容,在合同中明确付款条件、违约条款等,以规则突破付款困局,重构对外交易策略。同时,当遇到纠纷案件时,主动选择行业调解组织、商事调解中心等非诉讼解纷方式,掌握解纷主导权,降低维权成本。还应善用国家以及地方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恶意拖欠行为及时发起投诉,借外部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会聚焦涉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商事纠纷,系统梳理审判数据,剖析典型案例,强化风险预警,有助于通过司法审判的“窗口”,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法律意识、防范经营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