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娜祯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存在,如同点点微光,而这些光亮总能在某些瞬间穿透迷茫与无助。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薛巍一次普通的上班经历,便成了这样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今年9月4日早晨,静安区共和新路路段车水马龙,早高峰的喧嚣中,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被撞倒在地,而肇事电动车却迅速消失在车流中。
此时,薛巍正巧骑电动车经过。“老人脸上有血,身体在抽搐,人已经不清醒了,情况很危急。”薛巍回忆道。没有一秒迟疑,薛巍立刻将自己的电动车横在老人身旁,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转身引导后方车辆绕行。“早高峰车子太多,最怕的就是二次事故。”
待陪同出行的老人家属,从后方车流中匆匆赶到,面对眼前景象一时慌了手脚。薛巍马上稳住家属情绪,提醒他们拨打120和110。
等到现场情况稍稳,薛巍才准备赶去上班,临走前他说:“我是高院的司法警察,这是我的电话,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行车记录仪的视频。”
事后了解到,老人因事故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医疗费用不菲。然而,由于事发地段恰好是监控盲区,责任认定陷入困境,赔偿事宜一度搁浅。
关键时刻,家属想起了薛巍的那句话。接到交警电话后,薛巍立即调取了自己电动车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并前往交警支队配合调查。这段视频,成为了厘清事故责任的关键依据,老人也因此顺利获得了赔偿。
这份挺身而出,让老人全家感动不已。他们特地带着锦旗、感谢信和谢礼来到法院。薛巍再三婉拒,家属只好将东西留在门卫处,但之后又被他寄回。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上海法院司法警察教练员人才库及十大人才工作室的成员,薛巍长期专注于群众工作和应急处突训练,曾多次参与组织全市实战演练、赴外省市参与教学交流。
日复一日的训练,早已将职业素养沉淀为本能,让“训为战、练为用”的理念,化作守护人民群众安危的实际行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