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11月17日,在奉贤区南上海科创中心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奉贤)巡回审判点正式揭牌设立。当天,一场关于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的巡回审判在此进行。
从社区,到园区,再到校区,类似的场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频繁发生。
自去年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中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市开展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试点工作。这一年多来,巡回审判在哪里巡回,判什么案子?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了吗?如何有效赋能社会治理?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又如何发力?
11月18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0月,全市设立巡回审判点340个,巡回审判案件1020件,实现巡回审判站点与案件在全市街镇全覆盖,平行化解各类纠纷4880多起,治理成效明显。
“这些案件贴近生活,让公平正义以‘接地气’的方式可感可触,达到‘巡回一案、化解一片’的效果,也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晓镍表示。
一问
巡回审判在哪里巡回,判什么案子?
已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样。单纯依靠“坐堂问案”、一判了之,难以彻底化解矛盾。如何才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纠纷产生的根源、掌握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巡回审判无疑是有效途径。
那么,巡回审判点到底设在哪里,又判哪些案子?
去年4月,上海闵行某小区充电点因电动车改装锂电池故障引发火灾,烧毁9辆电动车、2辆机动车,损失达数十万元。
“现在开庭!”日前,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在闵行区梅陇某社区活动室内敲响。为从源头防范电动车火灾事故安全隐患,闵行区人民法院梅陇人民法庭将法庭“搬”到了这起火灾事故的事发地附近社区,公开审理了这起因电动车改装电池爆燃导致多车烧毁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件,并当庭作出宣判。
“国家层面和上海地区有关电动车管理的法规有哪些?”“违规改装要承担什么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趁着审判“余温”未散,闵行法院梅陇人民法庭法官助理赵润荻即刻在现场开设“法治微课堂”,直击居民关心的核心问题。
社区巡回审判,“判什么”最重要。记者了解到,巡回审判审理的往往不是什么大要案,但却能精准聚焦群众法治需求和基层治理需求,与群众生活和基层治理息息相关。
为了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居民的需求,徐汇区人民法院将万人起诉率与12345市民热线、110警情等大数据进行碰撞,研判分析辖区各片区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精准开展巡回审判。长宁区人民法院运用数字法院“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筛选辖区涉老案件数量,和老年人口数量进行比对,选择在遗产继承纠纷多发的华阳路街道按需开展巡回审判。
同样,巡回审判的“法治课堂”远不止在社区。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全市法院立足区域实际和治理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巡回审判点。
比如,嘉定区人民法院近日在南翔游戏谷设立了上海市首个游戏产业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精准服务上海游戏产业聚集高地。黄浦区人民法院在新天地设立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巡回审判点共开展普法宣传1300余次。先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0多名,广泛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和调解员9800多人参与旁听,最大程度提升巡回审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了吗?
平行化解比超过10:1
这一年来,通过社区巡回审判是否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无疑是关切的热点。
今年,松江区人民法院泗泾人民法庭就一起因小区停车位紧张引发的业主撤销权纠纷先后两次开展巡回审判,并与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城建中心、房管、交警等部门沟通联动,共同制定小区停车难化解方案,取得业主理解与支持,当事人当场主动撤回起诉,有效避免了可能引发涉及3000多户业主的群体性纠纷。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闵行区人民法院通过在社区和区消保委巡回开庭示范调解,分别平行化解10余起村民与村委会合同纠纷和20余起涉汽车消费纠纷案。杨浦、青浦、长宁、金山等多家法院通过示范巡回审判,平行化解比超过10:1,治理成效明显。
“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社区,永远收不齐的物业费是我们小区非常突出的治理难题。”对于巡回审判的作用,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感触很深。
她告诉记者,小区有位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拖欠1万多元的物业费。在听到业主提出的质疑后,开展巡回审判的普陀区人民法院法官带着双方当事人到小区实地查看垃圾清运、道路修复、绿化养护等问题。
“法官指出,物业公司的服务确有瑕疵,应立刻整改。但是,这种瑕疵还不足以成为业主拒交物业费的理由。”恽梅说,通过法官的努力,业主同意支付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也进行了整改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她所在居民区物业费的收缴率已增长至99%。
“巡回审判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巡回审判,真正实现‘审判一件、化解一批、教育一方、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助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说。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不仅就地化解矛盾,上海法院还打造“示范巡回审判+批量化调处”新机制。比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通过在G60科创走廊、陆家嘴金融城巡回开庭示范判决,分别平行化解15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和36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并辐射推动大量尚未起诉的类案纠纷得到化解。
三问
如何有效赋能社会治理?
“指引”监护人制度在村居落地
“原来这个角落有不少垃圾,风一吹全是灰,现在啊,清清爽爽的!”“现在大家都自觉在充电桩集中充电了,以前为了抢个充电位,邻里间没少红脸。”“上个月我们调解员自己化解了好几起老人赡养、继承方面的矛盾。”……上海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内,一切都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一定程度得益于社区巡回审判。
上海法院如何让社区巡回审判更有效赋能社会治理?
以浦东新区为例,该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残疾人数达到11万余人,其中不少系精神、智力残疾,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加上无法确定法定监护人,或者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不足,需要通过指定监护制度保障其人身、财产等权益。市委社会工作部透露,仅浦东新区每年的指定监护需求就有近千例。
然而,目前民法典规定的三种指定监护途径中,法院指定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成本,居村委会指定存在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监护人指定难等堵点问题,民政部门指定在上海尚未有实际案例。
面对诸多难点,浦东新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浦东新区司法局,结合社区巡回审判,在惠南人民法庭试点推进居村委会协助指定监护人工作。去年9月启动以来,已为70位当事人节约各类费用10万余元,案件审理周期从平均4个月缩短至2个月,有力推进指定监护制度落地实施,保护了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当天会上,中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发布了居村委会协助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工作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条件、操作流程等内容,为居村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法治保障。
四问
还有哪些堵点,未来如何发力?
平行解纷效能有待提升
“一年多来,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提升空间。”推进会上,林晓镍坦言。
那么,社区巡回审判还有哪些“堵点”,未来又该如何发力?
经过梳理发现,截至目前,社区巡回审判在区域均衡性、平行解纷效能、成果转化质量等方面均有待提升。“不同法院之间开展巡回审判的数量还存在不少差距,全市法院平行化解矛盾纠纷比例还偏低。同时,包括调解指南、社区治理手册等在内的赋能基层治理成果,在宣传推广、转化应用上还需做深做实,落地见效。”林晓镍表示。
接下来,全市法院和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切实以社区巡回审判这个“小切口”,做好赋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更好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人民城市更美好。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