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运用竞业限制举措维护自身竞争优势和合法权益,随之而来的竞业限制纠纷也日益增多。昨天,徐汇区人民法院召开竞业限制纠纷审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至2024年,徐汇法院共审结涉竞业限制纠纷案件105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特点上来看,此类案件中劳动者的岗位呈现多样化、核心化的分布态势,多数为新质生产力行业技术岗位,劳动者所在岗位的薪酬普遍较高。
据介绍,竞业限制是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通过协议约定限制负有保密义务的特定劳动者在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或不得到与原用人单位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的制度。
徐汇法院通报,2020年至2024年,该院共审结涉竞业限制纠纷案件105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整体上,此类案件判决比例高,调撤率低。从特点上来看,此类案件岗位“高新”并且“高薪”,涉案标的金额高。
劳动者所在岗位的薪酬普遍较高,仅有20%左右的劳动者月薪低于1万元,多数岗位的月薪集中在1至5万元区间,占比近60%,5至10万元月薪占比约16%,另有4%的劳动者月薪超过10万元。
据徐汇法院执行裁判庭庭长许斌介绍,2020年至2024年,法院判决认定竞业限制违约成立的案件比例约为65%,其中超过80%的案件为劳动者通过第三方公司缴纳社会保险费及支付工资,但实质上服务于竞争公司以规避竞业限制义务。
另有个别案件通过亲属名义设立同业企业,或委托他人代为持有股份,从事竞业行为;借助网络平台,远程参与竞争公司的项目开发;以及利用社交平台、专业社群等渠道转移客户资源,变相实施竞业行为。
在此背景下,徐汇法院通过加强与徐汇区总工会的协作联动,建立竞业限制纠纷联动预警机制,同时依托“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平台,持续打造“海燕信箱”劳动争议司法服务品牌,通过拓展司法服务触角,助力企业规范用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