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社会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消保委发布京沪深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调查报告

教培年均支出1.6万元55%家庭有点压力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上海、北京、深圳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获悉,京、沪、深三地家庭孩子教育培训的年均支出约为1.6万元,已超旅游支出,55.2%家庭表示有点压力。

报告指出,教育培训行业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亟待改进、优化,市消保委建议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开展联合惩戒。

年均支出1.6万55%家庭“有点压力”

数据显示,上海市消保委去年共受理各类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0915件,同比上升55.6%,其中外语培训、技能培训、课外辅导、幼儿早教是投诉焦点。

基于此,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上师大校长研修中心、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开展了消费调查。该调查对三地3000户有4至17周岁青少年的家庭的教育培训消费需求、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调查显示,78.4%的家庭在最近一年中有过教育培训消费。孩子教育培训的平均支出约为1.6万元(不含学历教育),占家庭总收入的9.4%,已经超过家庭的旅游支出,接近家庭的餐饮消费支出。在调查中,28.9%的家庭表示孩子培训支出对家庭构成较大的压力,55.2%表示有点压力,仅15.9%表示没有压力。

“报班”焦虑主要来自其他家长和机构

报告指出,让孩子全面发展是教育培训消费的主要动因,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课业压力增加,家长们的焦虑感不断攀升,也进一步驱动了教育培训消费。76.3%的三地家长表示“如果不为小孩报培训班,自己会焦虑”;61.8%的三地家长表示“为孩子报培训班是家长尽责的表现”;38.8%的三地家长表示“别的小朋友都报了培训班,我觉得肯定不能落下”。

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焦虑从何而来?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家长中,42.4%表示来源于其他同龄小朋友家长,31.2%表示来自教育培训机构营造的焦虑氛围,16.2%表示来自学校老师,10.2%表示来自周边亲朋好友。

调查同时发现教育培训行业信息公开的程度较低,三地家长报名时能获取的信息面较窄,对培训机构的了解度不高,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很多家长都遇到过报名后换场地或换老师,培训质量差,机构夸大宣传,电话骚扰等问题。

教育培训行业仍亟待优化 建议开展联合惩戒

报告认为,市场化的教育培训服务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但目前看来,教育培训行业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亟待改进、优化。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教育培训行业需让信息更对称、更透明。教育培训机构要主动公示培训资质、收费标准、退费政策等信息,相关行业组织也要搭建公共评价体系,为消费者选择培训机构提供参考;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开展联合惩戒。家长要正视焦虑,科学、理性地选择培训机构。

记者同时获悉,去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01114件,同比下降3.0%,办结率100%,涉及商品和服务总额16.8亿元。其中,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件10853件;新增投诉联网企业15家,联网单位总量升至331家,共处理投诉96882件,占同期受理投诉总量的48.2%。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