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形色色的“减肥药”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王洁
世界上的毒物千千万,要认清已是不易,而一旦中毒,解毒则是刻不容缓。对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的鉴定人来说,破译毒物密码,与死神赛跑,是工作中的常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鉴定人精湛缜密的鉴定过程,神秘的毒物在这里无所遁形。日前,记者就走进了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一探法医毒物鉴定的奥秘。
【案情回放】
5岁男童误服减肥糖果
“医生,快救救孩子!”2022年1月3日,当许多人还沉浸在元旦假期的快乐中,儿科医院的抢救室里却闯进了一对满脸焦急的父母。他们抱着一名5岁的小男孩,只见孩子面色异常,双手不停颤抖,还出现了间歇性呕吐。最让人揪心的是小男孩已经神志不清,一直嚷嚷着看到蜘蛛了。
急诊医师立即对其进行查体,“当时症状是头痛,心率偏快,135次/分钟。”一般正常同龄孩子的心率约为每分钟80-100次。
医生向孩子家长询问病史,孩子妈妈想了很久,突然想起孩子晚饭前曾经动过她从网上购买的减肥糖果,但由于糖果只剩下一颗,且已被孩子吃了,因而不清楚它的具体成分和含量。
这时确定这款糖果的成分,对于制定救治方案至关重要。于是,医院立即将孩子的血液送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鉴定人严慧和她的同事们争分夺秒,连夜通过常见毒(药)物筛查,从血液中检出西布曲明成分。西布曲明,又名N-(1-(1-(4-氯苯基)环丁基)-3-甲基丁基)-N,N-二甲胺,分子式为C17H 26ClN,曾被用作减肥药物,因其会增加严重心脑血管风险已被禁用。2010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
了解到这款减肥糖果的毒物成分是西布曲明后,医院也马上做出了针对性的治疗,通过数天的综合治疗手段,孩子解毒及时,终于从死神线上挣扎过来了。
抑郁女子服用多种药物轻生
如今随着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方面也经受着更大的考验,各种心理疾病、不良情绪侵扰着人们的健康。在严慧办理的许多毒(药)物筛查案例中,就有着这些病人的影子。“他们想不开时,往往抓一把药就往嘴里塞,昏迷后由家人送到医院,这时用了什么药、服用量等解毒关键要素,根本没办法问出来。”
严慧向记者说起了曾经办理过的一起案例。这是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因为抑郁症选择了服药轻生。
虽然家人及时发现,并将女孩送往了医院,但因为对她的服药史不甚清楚,医院也对下一步的救治方案无从下手。
于是,筛查任务又落到了严慧他们的肩上。“世界上的毒物成千上万,但即使是有相同安眠作用的药物,解毒方法也不尽相同。”严慧说,当时经过家属的翻找以及回忆,怀疑女孩服用了家中的镇静催眠药。
经过严慧严谨而缜密的鉴定,最终确定女孩至少服用过舒必利、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佐匹克隆、西酞普兰、曲唑酮、氨氯地平等8种药物。
解开了毒物的密码,女孩在医生针对性的救治下,转危为安。
尽管通过毒(药)物筛查,及时查明毒(药)物的种类,严慧和她的同事们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很多生命,但她依旧留有遗憾,“要是在轻生者的血液尿液中发现百草枯的成分,我的心就会凉一截。”百草枯是一种剧毒的除草剂,目前还没有解药。它虽毒性极强,但不会马上致人死亡,而是让服毒者慢慢痛苦死去,“往往给轻生者留下后悔的时间,却不留下后悔的机会。”(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鉴定人说】
法医毒物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法医毒物学的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体内外药毒物、毒品及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作为法医类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医毒物鉴定不仅为投毒、自杀、意外中毒、走私、吸毒、贩毒等案(事)件的案件侦破和审理提供客观证据,同时也为临床中毒诊治提供明确方向。
法医毒物鉴定范围包括气体毒物、挥发性毒物鉴定、合成药毒物、天然药毒物、毒品、易制毒化学品、杀虫剂、除草剂、杀鼠剂、金属毒物类、水溶性无机毒物类等。上述两个案例都属于合成药毒物鉴定技术的典型案例,中毒案例1中西布曲明早在2010年就被宣布停止生产和使用,2012年被列入《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所以西布曲明并不属于减肥药物,可根据西布曲明典型中毒症状结合药物用途、摄入史来明确委托事项,快速高效地完成鉴定。中毒案例2中针对药物摄入史不明,却高度指向药物中毒的情况,进行血液中常见毒(药)物筛选分析,选取分析物范围广、灵敏度足够高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样品前处理去除生物基质的干扰,提高分析物的信噪比来确保药物不漏检。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严慧)
【鉴定锦囊】
1、血液、尿液、呕吐物、洗胃液都是较好的鉴定材料,能够提供中毒者药物摄入史的信息。
2、不要在朋友圈、网络上随意购买药品,防止买到违禁药品。
3、关爱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及用药情况,预防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注意多药混用的情况,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药物合用的效应往往大于单个效应的代数和,血液中单种药物浓度可能未达到中毒浓度,但是多药混用可能会引起药物毒性倍增。
5、要妥善放置保管类似百草枯这样含有毒性的日常化学制剂,防止误服误用。
6、中毒患者送医救治过程中,务必记得带上疑似误服药物的药瓶或者说明书,这样能帮助医生尽快诊断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当医院需委托进行毒物鉴定时,也需要家属提供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信息,以协助鉴定人尽快明确鉴定方向,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抢救生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