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戴先任
端午临近,粽子又到了销售旺季。今年是粽子产品实施包装“瘦身令”的首个端午节,粽子礼盒变“瘦”了吗?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包装“瘦身令”约束下的粽子市场,今年混装混搭销售现象随处可见,搭配的产品种类更是五花八门,大米、茶叶、点心、瓷盘等,都在与粽子“混着卖”。粽子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有的粽子礼盒售价980元,其中粽子占比不足三分之一。(6月17日《北京日报》)
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存在了多年,一直屡禁不绝。不管是粽子过度包装,还是月饼过度包装,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包装再精美,最终还是会变成垃圾,既造成包装浪费,还带来包装物污染。商品过度包装还让消费者“买椟还珠”,好看不实用的过度包装,最终还是会让消费者“埋单”,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而“天价”月饼、“天价”粽子也偏离了月饼、粽子的食品属性,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新标准弥补了以往相关标准不够明确、细化,没有明确罚则等问题。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新标准尚未正式实施,但对于月饼、粽子、茶叶等重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采取打压态势。
要遏制粽子等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不能坐等“新国标”实施之后才行动。在过渡期内,监管部门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尽快整改。
早在2010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包装要求》就对糕点类产品要求,包装空隙率不能超过60%,包装层数在3层以下,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而月饼和粽子都属于糕点类产品。
为了遏制“天价”月饼,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公告要求,重点监管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天价”月饼现象得到了较好遏制,对于粽子等时令性食品,也有必要出台相应规定,要像遏制“天价”月饼一样遏制“天价”粽子,不能让“天价”粽子处于价格监管盲区。
月饼和粽子过度包装等乱象,说到底还是商家迎合和利用了消费者“好面子”的心态和攀比心理。所以,要遏制粽子、月饼过度包装、“天价”等乱象,关键还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杜绝盲目攀比,不要进行面子消费,要弘扬节俭美德,反对奢侈浪费。随着相关规定的出台及监管的持续给力,商家也能回归服务初心,消费者自觉理性消费,粽子才能回归食品属性,粽子、月饼的味道才能更纯粹一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