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陆艺楷
姑侄二人为了房屋继承问题对簿公堂后,又因为侄子没有履行给付义务而被姑姑申请强制执行。本以为是一起简单的执行案件,但却一波三折……而日前,宝山区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收到了姑侄俩送来的两面锦旗。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当事人同时对执行法官表达感谢?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
祖父母名下房屋归谁
这是一起姑姑申请执行侄子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根据生效判决,小杰获得宝山区某房屋的所有权,但需要向姑姑阿丽支付200余万元。2022年8月,由于小杰没有履行金钱给付义务,阿丽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向小杰发出执行通知书,但小杰依然未能履行。该案的执行法官徐颖初步判断,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执行案件。
经查,被执行人小杰的父亲因将妻子杀害而被判决死刑。事发时,小杰年仅2岁。失去双亲的小杰随祖父母共同生活。后来,小杰和祖父母动迁分得两套房屋,一套登记在祖父母名下,另一套则登记为三人共有。小杰16岁时,因祖父看病急需,祖父母卖掉了三人共有的房屋。
执行法官发现,小杰妻子小冰的身世也让人同情。两个人组建家庭后,一直居住在小杰祖父母名下的房屋内。后来,小杰的祖父母去世,继承人阿丽与代位继承人小杰对于这套房屋的权属及分配产生纠纷,于是诉至法院。
经法院判决,房屋所有权归属于小杰,小杰需支付阿丽200余万元。因小杰无力支付该笔款项,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姑侄之间的感情降到了“冰点”。
司法拍卖一波三折
了解该案情况后,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小杰希望姑姑给予一定的宽限期限,他会尽快卖房。
当时,在承办法官的协调下,阿丽同意给小杰合理的时间变卖房屋,双方在法院达成执行和解。但后来,小杰因为对二手房房价不满意,对房屋变卖一事犹豫不决。和解期限已过一年多,款项仍未履行到位,申请人阿丽便要求法院立即启动强制拍卖程序。
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性,执行法官上门张贴了执行公告,同时又多次与小杰面对面沟通,建议小杰积极推动房屋拍卖事宜,避免产生更大损失。
2024年4月,法院准备正式启动房屋的网络司法拍卖程序,执行法官联系小杰却经常无法打通电话,即使偶然接通,面对执行法官的问题,小杰也总是沉默不语。经过询问,才知道小杰的妻子小冰在执行期间失业,小杰的情绪很不稳定。
执行法官意识到,本案若执行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发极端事件,在此情况下,不适合径行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再次与申请人阿丽进行了沟通,告知阿丽房价波动和小杰的生活困境,询问她是否能再给小杰些许宽限。但由于阿丽的家人欠下了巨额债务,她想要尽快拿到钱款。“其实,我也很同情我这个侄子的……”最终,阿丽放弃了全部利息,同意让步近30万元本金,以减少小杰的负担。
2024年7月,房屋第一次拍卖便得以成交。由于当时房屋仍登记在小杰的祖父母名下,执行法官又主动前往有关部门为小杰开具了产权人的唯一住房证明。此外,法院执行局还为小杰和小冰从执行返还款项中预支出10万元,供二人在一段时间内租房屋居住。
案件执行完毕后,阿丽和小杰先后向执行法官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说法>>>
“强制性”是执行程序的本质属性,在面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时,有必要重拳出击,以强制力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然而,人性化执行手段也是执行法官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面对复杂的案件情况,执行法官需要讲究策略,适时调整办案的手段和方案。该案中,被执行人的身世遭遇令人同情,因而在执行时需考虑到其情感的脆弱性,适时适当采取人性化执行手段以预防超出案件执行范围的后果。
该案执行法官不仅顺利执结了案件,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化解双方的矛盾,打破了亲属间的隔阂,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