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布局不合理,厕所清洁度较差

公园24小时开放后如何兼顾安全和舒适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1月15日 陈颖婷/王葳然

  □  记者  陈颖婷  见习记者  王葳然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达到973座。其中,24小时开放的公园已达到849座,占比87.3%。

  但全天开放的公园带来的噪音、蚊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市人大代表何愉的关注。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何愉代表提交了关于公园24小时开放后如何保障游客安全与体验的相关建议。

  设施布局不合理

  夜间安全问题存疑虑

  “在调研中,受访者反映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设施布局不合理,比如部分公园内的服务中心位置偏僻,走道设计过宽导致广场空间浪费;室内活动场所不足等。二是公园内缺少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场地和儿童游乐设施,适合小朋友的设施相对较少,而适合老年人的设施较多。”何愉说道。同时,还有不少居民反映公园附近花坛过大、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人车碰撞的情况发生;而有些居民则希望增加栅栏,确保出行安全。

  此外,何愉还提出部分市民对公园夜间开放的安全问题仍存疑虑。“有些市民认为公园24小时开放是资源浪费、没有必要,特别是在离住宅区较远的公园全天开放,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考虑到深夜凌晨之后几乎无人使用的情况,市民建议是不是可适当延迟关门时间,比如延迟关门时间至晚上12点。”何愉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部分受访者还认为夜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在灯光昏暗的角落里存在流浪汉和不良青年等,希望加强夜间安保力度。”

  记者了解到,调研中受访者反映,一方面,厕所设施与清洁度较差:公园里的厕所气味重、蚊虫多,部分设施损坏严重,尤其是在节假日高峰期,厕所数量不足导致的游客排队现象。

  另一方面,公园里面的噪音与卫生状况糟糕:广场舞音量控制不当,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公园地面和角落存在垃圾,整体清洁度有待提高;公园夜间草丛中虫害较多,影响市民游园体验。

  动态调整公园开放

  时长避免“一刀切”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何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通过前期调研,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24小时开放的城市公园设施规划配备,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建设运动场地、多样化儿童游乐设施、老年休闲场所和阅读区域,配备并定期维护健身器材,保障器材正常使用,同时适量增添园内各区域座位,设置冷热直饮水设施,确保公园硬件、软件环境质量双提升。”

  此外,他还建议动态调整公园开放时长,强化全天候安全保障。“动态调整公园开放时长要避免‘一刀切’,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和季节特征,分类型、分批次、分季节、分时段、分区域开放,参考目前24小时开放公园使用效率和市民意见建议,及时作出动态调整,对于中心城区及居民区周边等需求量大的公园优先开放。对于夜间使用率低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公园缩短夜间开放时间或不开放。”

  强化公园夜间开放管理

  保障游客安全与体验

  而对于公园夜间开放的管理,何愉建议应确保公园夜间大门小门的正常开合与通行便捷,加强24小时安保巡逻,尤其在夜间灯光昏暗区域,要防范潜在的安全事故,同时要规范园内商业经营,严禁售卖危险物品,保障游客安全与体验。“另一方面,游客体验感也要得到保障,强化园内日常清扫,均衡分布男女厕所并修复损坏设施,通过拓宽狭窄通道、调整花坛等方式,优化园内道路和功能分区等布局,保证通行顺畅与美观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