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明辉
据媒体报道,2月11日晚,那个曾在汉江冰冷江水中奋勇救人的“白龙马”,因病情过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月4日,在汉江湖北仙桃段,一名男子意外落水,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时,“白龙马”和它的主人没有丝毫迟疑,迅速冲入刺骨的江水中,与同行的两人齐心协力,成功救起落水者。上岸后,“白龙马”便发起高烧,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本以为它能逐渐康复,可11日清晨,它的病情突然反复,尽管各方全力抢救,依旧无力回天。
“白龙马”的这一系列经历,自始至终都紧紧揪着大众的心。它英勇救人的行为,是“见义智为”的绝佳典范。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它和主人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更有着对救援时机和方式的精准把握。它们没有贸然行事,而是以最有效的行动,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这种见义智为的举动,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但在现实社会中,见义智为的行为仍存在诸多不足。从日常生活里的小意外,到紧急突发的重大灾害,都能看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比如,当路上有人突发疾病晕倒,不少路人只是远远观望,不敢上前帮忙,原因在于他们不确定自己的急救措施是否正确,害怕好心办坏事。还有在一些火灾现场,部分人因为缺乏消防知识,不仅无法帮助他人逃生,甚至自己也陷入危险。这些现象反映出,公众在面对危险情况时,普遍存在急救知识匮乏、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见义智为行为的发生。
见义智为不足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一方面,人们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心存顾虑,即便《民法典》等已有紧急救助免责条款,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救助纠纷案例仍让大众担忧。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对冷漠,很多人担心卷入他人的麻烦事中,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见义智为,是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我们在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公众进行见义智为的引导和培养。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尤为关键,像心肺复苏、火灾逃生、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这些知识应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学校可以将急救知识纳入日常课程,社区和单位也应定期组织培训,让大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冷静应对科学施救。同时,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见义智为者充分的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白龙马”虽不会言语,却用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见义智为的真谛。关注“白龙马”,就是关注社会的道德坐标,呼唤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正义与善良。期待更多人能够以“白龙马”为标杆,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见义智为,让社会充满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