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价体验课背后的套路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2月17日 杨玉龙

  □  杨玉龙

  据媒体报道,1元体验美食制作、1.9元体验少儿/成人钢琴一对一课、11.9元参与心理沙盘体验课……从日常技能到小众兴趣甚至平时较难接触到的“高端”项目,如今在各类生活服务App上都可以花低价体验到。这类课程以“低成本尝鲜”为卖点,成为年轻人丰富生活的新选择,但也因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营销套路频出引发争议。

  据相关平台显示,2024年7月至9月,“体验课”搜索量环比增长364%。而在一些平台上,“9.9元解锁新技能”的帖子比比皆是。除了常见项目,体验课中还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的“高端”项目。尽管低价体验课并非无门槛,如,大多数商家都仅限首次到店的新客使用,且只能购买使用一次,但一些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

  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低价学一门课程自然是开心的,但对其中营销套路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低价体验课是商家吸引潜在客户、建立信任并推动长期转化的核心策略。而低价体验课并非总是物超所值。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超万条,问题集中在“缩水服务”“强制推销”“虚假宣传”等方面。

  低价体验课存在的诸多套路,消费者应增强防范。具体来看,应理性选择、警惕陷阱。如优先选择资质齐全、口碑良好的机构,挑选真正有价值、有质量的体验课程,从中发掘自身兴趣爱好。尤其是,低价课让“遥不可及”的项目变得触手可及,但也须警惕被低价蒙蔽。

  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治理。一方面,有必要完善相关法规,明确低价体验课的课程时长、内容范围及价格区间,使交易全程有法可依,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可循;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教育等多部门联合协作,形成合力,对违法乱象严惩不贷。同时,加强对相关案件的宣传警示,增强消费者的意识。

  行业本身也须加强自律。诚如受访专家表示,行业协会也要同步监督,规范宣传行为,打击虚假宣传,确保提供对价的基本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事实上,确有必要。从商家角度来讲,应坚持质量为本,坚决杜绝套路。例如,注重在课程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产品更新速度要跟随客户需求逐渐提升,而不是靠低价套路消费者。

  此外,平台的监管作用也应充分发挥出来。简单来看,履行审查义务,上架相关内容时,提前审查商家教培资质;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开通用户举报渠道等方式堵住“刷好评”的漏洞。通过AI识别、用户实名反馈等手段,防范和杜绝“刷好评”。对于违规的商家,要及时采取有力有效的惩治措施,持续净化消费环境,真正让消费者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