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被同学开门吵醒 大学生情绪失控动拳脚

心理疏导与法律释明双轨化解寝室纠纷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7月11日 章炜

  □  记者  章炜

  午后,上海一所高校的男生寝室里,一场校园矛盾迅速激化。李同学下课归来时,因开门力度过大,房门撞击床架吵醒了正在休息的朱同学。情绪失控的朱同学一时冲动打伤李同学的眼角,寝室同学紧急介入,并联系辅导员将李同学送往医院治疗。学校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系公安驻校专员将该案上报金山区张堰镇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希望通过专业的调解机制来妥善处理这起冲突,化解矛盾。

  开门动静过大

  吵醒寝室同学

  在接到学校申请后,调解员首先分别找两位同学进行单独谈话。李同学告诉调解员,当天上午下课后,由于手里抱着课本,在打开寝室门的时候,无法正确掌握力度,导致门撞到了朱同学的床,吵醒了朱同学。李同学强调自己并非故意弄出大动静影响同学休息,他对于朱同学动手打人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调解员耐心地倾听着李同学的述说,不时给予安慰和回应,让李同学感受到关心和理解。

  朱同学承认自己由于一时冲动,动手打了李同学,但他表示自己是由于李同学动静过大吵醒自己,再加上李同学的反驳才导致自身情绪失控。调解员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对朱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除了与两位同学交流外,调解员还询问了同寝室的其他同学,从他们那里获取了事件发生时的一些细节和现场情况,进一步掌握事件的全貌。

  加强心理疏导

  多方联动联调

  为了进一步化解两位同学之间的矛盾,调解员与学校辅导员进行了心理疏导。辅导员帮助李同学缓解了因受伤和冲突带来的焦虑和愤怒情绪,引导他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同时,也鼓励他放下心中的怨恨,给朱同学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于朱同学,辅导员重点帮助他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教导他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理性的方式解决,而不是诉诸暴力。朱同学表示会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努力改进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司法所调解员、派出所专职民警、律师、公安驻校专员及学校辅导员一同对该起矛盾纠纷开展“三所联动+学校”联合调处。首先,律师从法律的角度向两人讲解了打架斗殴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本案中,朱同学打伤了李同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驻校专员强调,在校园内打架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若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通过律师和驻校专员的讲解,两位同学都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接着,辅导员肯定了双方在这段时间内的积极态度和改变。双方逐渐明白,宿舍是学生们主要的活动地点之一,同寝室成员应该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应正确处理宿舍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纠纷,营造融洽和谐的宿舍氛围。

  事后定期回访

  两人相处融洽

  听完工作人员释法说理后,朱同学表示,他认识到了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会尽力弥补对李同学造成的伤害,愿意承担李同学全部的医疗费用。李同学看到对方如此诚恳的态度,心中的怨气也消了不少,他接受了朱同学的道歉,并表示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在言谈中进一步激化两人之间矛盾。

  辅导员建议朱同学,在李同学恢复期间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帮忙打饭、照顾生活等,朱同学欣然答应,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李同学。关于两人在校园内的相处问题,调解员鼓励他们放下过去的矛盾,重新建立友好的关系。最终在多方调解下,两位同学心结得以解开,朱同学同意赔偿李同学受伤后的医药费、营养费等费用,双方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相互道歉,握手复合,并签订调解协议。为了确保两位同学关系的持续改善,调解员与辅导员定期进行沟通回访,了解两位同学的相处情况和心理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两人相处融洽,校园生活恢复了正常。

  【案例点评】

  调解寝室矛盾中,调解员首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关注事发前后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情绪。在本案中,调解员和学校辅导员对两位同学进行的心理疏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心理疏导不仅有助于解决眼前的纠纷,更有利于当事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调解协议的签订只是矛盾解决的第一步,协议的有效执行和同学关系的持续改善才是调解工作的最终目标。

  在本案中,调解员后期与辅导员保持沟通,对两位同学的相处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跟踪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调解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确保调解协议得到切实履行,防止矛盾的反复,这体现了调解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也符合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彻底解决纠纷的原则。寝室矛盾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人文关怀,也需要法律的保障。调解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将法律思维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沟通、心理疏导、协议签订和跟踪了解等环节,真正实现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和校园的长治久安。